“虫虫大战”上演,溪口国家森林公园投放5万头花绒寄甲

近日,溪口国家森林公园,古道两旁的马尾松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1994年,这片松林曾受到过严重的感染,很多松树的针叶都变成了红褐色。通过‘以虫治虫’这种手段,从2019年至今,这里再也没有一棵松树因感染松材线虫而死亡。”顺着溪口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防虫绿化养护顾问毛岚手指的方向,一棵棵青翠挺拔的松树矗立山间,连绵成片,工作人员穿梭林中,正在投放松林“癌症”的克星——花绒寄甲。

溪口国家森林公园占地2860余亩,松林面积占比近九成,100年以上松树有80几棵,80年以上的有5000多棵,50年以上的有20000多棵。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癌症”,是由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体内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松树一旦感病将会快速枯死。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昆虫,1只松褐天牛一般能携带3万至20余万条松材线虫,大量的松材线虫从松褐天牛啃食树皮或产卵时所造成的伤口侵入健康树。“松材线虫繁殖很快,会随着松树输导组织迅速遍及全株,导致松树营养输送通道切断。”毛岚说道。

自2015年起,溪口国家森林公园采用“药物+生物”综合防治模式有效控制了松材线虫病传播蔓延,近期投放的花绒寄甲正是其中一种“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手段。

花绒寄甲究竟是什么昆虫?在花绒寄甲投放现场,工作人员取出的一枚小拇指大小的塑料管内,密密麻麻蜷缩着30头花绒寄甲。打开盖子后,将试管斜卡在松树皮的缝隙上内,幼小的花绒寄甲从试管中爬出,长仅10毫米的小甲虫其貌不扬,翅膀左右有着红褐色斑纹。“别看它小,可是刺杀松褐天牛的‘特工队’。”毛岚介绍说,花绒寄甲成虫会将卵产在天牛幼虫的附近,“花宝宝”将在5月上旬孵化并寄生于天牛幼虫体内,一口一口把天牛吃掉,达到防治松褐天牛的目的。

据了解,此次投放花绒寄甲成虫共计5万头,已于4月22日全部投放完毕,但“森林保卫战”并没有就此结束。今年7月中旬,溪口国家森林公园将施放100万头管氏肿腿蜂,持续通过“以虫治虫”这种安全无公害的方式,与松材线虫的“斗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