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  公共企事业信息公开  >  实验小学  >  规划计划
奉化区实验小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07-02 17:51浏览次数:

优师促优学  课改提质量

——宁波市奉化区实验小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五问五破树三气,六比六先践初心”作风建设活动,切实强化教育使命担当,推进课程改革,创建社会满意的优质教育。

一、主要成绩

(一)学校荣誉

1.学校被评为2021年度宁波教育优秀新媒体。

2.学校语文主题校本研修获得区级一等奖第一名。

3.学校获“2021年度奉化教育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4.学校获被评为第二批宁波市“五水共治”示范基地。

5.学校德育组撰写的案例获得区创新案例二等奖。

6.学校获奉化区2021学年教学质量提升奖。

7.学校太阳花合唱队获宁波市教育系统第二十届艺术节合唱比赛小学组二等奖。

8.学校德育组课题获宁波市中小学德育创新案例三等奖。

9.学校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优秀组织奖。

10.学校田径队获“奉化区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一等奖。

11.学校“三链一体课后服务”入选省中小学课后服务优秀实施方案。

12.学校获评浙江省2022年度节水标杆单位。

13.学校游泳队获奉化区小学生游泳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二)教师荣誉

浙江省级

1.俞林、俞芬获浙江省特级教师称号。

2.方雨琛获得奉化区2022年新时代教师风采短视频征集活动入围奖。

3.俞慧慧获得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三等奖。

4.李倩在浙江省学科论文评比中获得三等奖。

5.舒静波的““非遗走书”的课程要素与实施路径”入选省拓展服务典型案例。

宁波市级

1.方璐莎获评宁波学科骨干。

2.李凌获评宁波市优秀班主任。

3.蒋莹执笔“七巧板”课题获宁波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4.葛林高、俞芬入选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第二层次。

5.葛林高撰写的《应需众筹,精准构筑教师的阅读高地》获得宁波市“校园阅读推广活动案例”特等奖。

6.陈颖、杨丹撰写的语文作业案例入选宁波市非纸笔测试优秀案例。

7.郭昶负责、葛林高执笔的《校风聚合下的廉洁文化建设路径创新实践》获评宁波市廉政教育成果二等奖。

8.王婵丹撰写的案例获得宁波市“我的课题研究故事”征文一等奖。

9.董颖枝获得宁波市德育课题成果评比二等奖。

10.宁波市2022优秀作业案例评审中,方雨琛、郑娟娟提交的作业设计分获语文、数学二等奖。

奉化区级

1.李倩、范蕾获“2021年度奉化教育信息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2.方雨琛获“喜迎二十大奉进新征程青年干部风采大赛”一等奖。

3.在区幼小衔接案例评比活动中,李凌获一等奖、浦静、王薇薇获三等奖。

4.沈园、戴慧娟、刘春益、映获区优秀班主任。

5.501(俞慧慧)、605(邬旭君)、301(张晶晶)、407(李春开)获文明班级。

6.王薇薇、浦静、胡永斌、庄凯虹通过社会工作者考试。

7.方雨琛所带中队获得区优秀团队。

8.郭昶、葛林高撰写的《“三气”引领 培塑“实验气质”的学子》获得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案例一等奖。

9.方雨琛撰写的阅读案例获区单元作业案例评比一等奖。

10.在奉化区优质课评比中,李阿红、谢炯滢、沈玲玲获得一等奖;李春燕、斯旭峰、沈园获得二等奖;陈颖、胡水东获得三等奖。

11.董颖枝获教育工会读书征文一等奖。

12.邬路凯获区“校园的秋天”摄影比赛二等奖。

13.仇萍萍、方璐莎、蒋莹、戴佳迪获“2022学年奉化区网络同步课程建设”精品课程一等奖。

14.在2022学年学科论文评比中,王敏烽获一等奖;董颖枝、庄凯虹、沈园获二等奖;方雨琛、映、陈莎、戴佳迪、阮爽爽获三等奖。在教学管理与教研创新论文评比中,葛林高、蒋莹获一等奖;李凌获二等奖。

15.在2022学年中,郭昶获专业技术三级岗职称;胡银芬、周继光获得高级职称;章露丹、杨丹、张乐欢、仇萍萍、李琼获得一级职称。

(三)学生荣誉

浙江省级

1.校棒垒球队员获浙江省棒垒球比赛U10组冠军,U8组第四名。

2.在浙江省“活力启航、共绘亚运”美术大赛中,单芷彦获得二等奖,吴嘉琪获得三等奖。

3.丁俊杰等13名同学获“浙江省软式棒垒球比赛”第一名,夏科泽等15名同学获“浙江省软式棒垒球比赛”第四名。

宁波市级

1.樊朵等四位同学获宁波市儿童七巧板创意拼图团体赛高段组二等奖。

2.校棒垒球队员获宁波市棒垒球U8组第三名,U10组第二名。

3.吴嘉琪、孙千茵分获宁波市艺术节三等奖。

4.王奕彤获宁波市“小红缨”红色故事宣讲员二等奖。

5.在2022年“尤尼克斯杯”宁波市青少年网球分级挑战赛中,我校12名短网运动员代表奉化参加了比赛,张辰皓获男子单打2.0级别第5名;刘祖吉获男子单打3.0级别第5名;刘祖祥获男子单打3.0级别第5名;刘祖瑞获男子单打3.0级别第5名;亓书凡获男子单打3.0级别第5名;王于嫣、柯乔获女子双打2.0级别第5名;亓书凡、刘祖吉获男子双打3.0级别季军;朱芪慧获女子单打3.0级别季军;刘祖祥、刘祖瑞获男子双打3.0级别亚军;朱芪慧、夏林静好获女子双打3.0级别冠军;王路易获男子单打2.0级别冠军宁波市网球挑战冠军。

6.在宁波市级数独比赛中,江思儒获甲组一等奖;毛欣乐获甲组二等奖;泽获乙组二等奖。

7.丁俊杰等14名同学获“宁波市软式棒垒球比赛”二等奖,夏科泽等16名同学获“宁波市软式棒垒球比赛”三等奖。

奉化区级

1.吴煜萱获得区假期好少年称号。

2.在区级漫画比赛中,单芷彦获一等奖,刘栩豪获二等奖。

3.在奉化区劳动教育主题队日活动中,汪哲浩等三位同学获“拔藕组”三等奖。

4.邹羽乐等三位学生的印染作品获区“最喜爱的劳动作品”。

5.宋远鸣、汪柯等10位同学在奉化区科幻画比赛获奖,其中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6人。

6.葛誉璇获宁波市奉化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新蓝鹰橡筋动力模型飞机一等奖。

7.毛雨倩、徐翌航等同学在区小学生游泳比赛中获得多项一等奖。

8.在2022年奉化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胡菁轩获B组女子800米第一名;夏科泽获C组男子垒球第一名;夏紫妍获B组女子垒球第一名;柳逸鑫获B组男子800名第一名;葛馨灿获B组女子200米第一名;袁雨欣获B组女子铅球第一名;吕森博获男子A组铅球、男子A组标枪第一名;朱思瑜获女子A组铅球第一名。

9.孙晞临获区小学生羽毛球甲组男子单打第一名。

二、工作回顾

(一)加强党建引领,推进“三气育人践初心”党建品牌建设

1.变革机制,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从8月起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实验小学基层权力监督指引”制度。

2.规范学习,提高全员政治素养。学校党支部认真组织周一夜学,组织开展红色观影活动、微型党课等。购买图书190册,党员人手一册开展读书活动。周日组织全体教师集中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通过专题党课、主题讨论等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3.创优带头,彰显党员教师正能量。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师按上级要求给结对的街西、洪溪村困难群众送去15000多元的慰问品。党员教师积极投身社区志愿者服务。发挥以党带队的先进作用,组织少先队员成立“石榴志愿服务队”,向四川甘洛县送去学习用品等。

4.示范引领,发挥先锋示范作用。郭昶特级教师工作室、语文、数学、道法党建联合体先后开展了“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论文诊断沙龙”、“复习与整理”专题研讨活动等学科领航系列活动,参与人次达到500多名,带动共同体内的教师共同发展。10月,学校四位教师远赴平阳县昆阳七小开展跨地区教共体支教一周。

5.亮出品牌,党建工作出成效。推进“三气育人践初心”党建品牌建设,以“正气、儒气、灵气”校风为内核,以“党建+”建设理念实施“树三气、扬三气、育三气”三大工程,引领党员践行教育初心。一是“党建+队伍建设”工程,忠心向党树三气。二是“党建+联学共建”工程,凝心谋事扬三气。开展“五问五破、六比六先”系列活动,推进党建工作和教育业务工作相融合。三是“党建+初心育人”工程,五育融合育三气。

6.顺利发展新党员,邬路凯、陈欣怡同志按期转为正式党员。沈园获奉化区教育系统微党课比赛二等奖。

(二)深化办学内涵,传承传统文化,制订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1. 构建文化共享平台,探索学校戏剧课程新模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创新实践、自主发展,提升文化自信,塑造健全人格,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郭昶校长在宁波教育局组织的全市校长会议中作题为《传承非遗  童心飞扬——在传统文化传承中提升文化自信》的学校工作经验交流。

2.在“双减”背景下开展强基提质的教改实验。学校集中学习了新课程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郭昶校长在奉化区中小学校长课程设置培训中作专题发言,学校文化建设成果获奉化区一等奖,学校“三链一体课后服务”入选省中小学课后服务优秀实施方案。

3.推进课程改革,在宁波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导下深化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验校课改工作。学校作为宁波市义务段20所中小学实验校,确立了《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F—D跟岗共同体行动》实验项目。

4.学校制订三年发展规划,确立了五个重点发展项目:一是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精准众筹式研修行动;二是“三气育人践初心”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实践;三是五育融合视野下的“六季”成长课程开发与实施;四是关键能力导向下的“学程导航”实践研究;五是“私人订制式”评价撬动学生体艺发展的实践探索。

(三)以德育创新为动力,以养成教育为核心,培育学生“实验气质”

1.丰富活动,引导德智共生。德育处开足开齐“六季”德育课程。举行“一路彩虹 我是未来”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别具特色的欢迎仪式,让一年级新生充满仪式感;“快乐分享季”二年级校园淘宝节活动,培养了同学们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综合实践能力,增强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活动被浙江少儿频道、甬上媒体报道;“我是一名小军人”三年级养成季活动,鼓舞了实小学子的士气,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学期中,按计划开展了“逐梦韶华,不负年少”2022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活动;“创新 体验 成长”第二十七届校园科技节,体验科技的奥妙,享受科技的魅力;举行科技新苗培养计划活动导师见面会,六位同学将在区水务有限公司生产运行部副部长胡志均的带领下组织开展节水活动。

2.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水平。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组织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反思工作中的得与失。充分发挥学校“创实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班主任学习、研修,提高班主任老师的专业素养,本学期俞慧慧老师参加浙江省班主任技能大赛,获得综合三等奖,教育故事单项二等奖,主题班会单项二等奖。李凌老师获宁波市第六届优秀班主任;李凌老师获区幼小衔接主题活动设计和案例评比一等奖;方雨琛老师获“喜迎’二十大‘奉进新征程”区青年干部风采大赛评比一等奖;张乐欢获得宁波市新秀班主任参评资格;俞芬、李凌、郑静、陈慧、张玲玲、沈玲玲、毛丹丹、王纯朴、戴慧娟、李金娜、方芳十一位老师顺利2021年度区骨干班主任考核。

3.协同育人,构建共育机制。学校努力打造家庭教育特色品牌,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的协同共育,加强家校共建,进一步形成德育合力。由于十二月份疫情关系,本学年开展三次一年级家长学校活动:九月份;十月份“慧陪伴 悦成长”亲子陪伴专题讲座;十一月份“治愈焦虑 做智慧家长”线上专题讲座。为了更好的让一年级小朋友和家长了解学校和老师,在八月底一年级10个班的20位老师开展了一次新生家访活动,帮助家长孩子做好心理上、学习上、生活上的准备。本学期,学校积极响应,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学校太阳花合唱团参加区友好儿童城市创建演出,参与录制2023“一起向未来”少儿春晚活动。宁波走书社团走进长岭社区,唱响《奉邑十礼》,社会力量的参与为德育活动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便利。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选择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走进自然,接触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4.狠抓常规,培养学生习惯。落实实验小学一年级《入学手册》,狠抓一年级用餐、出操、排队、课间活动等日常常规,104班和106班分别拍摄《文明出操》和《文明用餐》视频,在学校大屏幕滚动播放;组织“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展“我们的榜样”系列活动,结合每月开展的活动,评比“文明用餐小标兵”、“文明出操小标兵”、“科创小标兵”共141名,颁发奖状、并榜样墙予以展示。

(四)党建引领少先队,推动少先队工作高质量发展

1.党带队建,推动红色教育常态化。在学校党支部的带领下,学校少先队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学习二十大”主题系列活动。举行“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宣讲,以党团队手拉手的形式,带领队员感悟百年党史的波澜壮阔;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系列活动,引导少先队员牢记总书记的话、按总书记要求做,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名学生参与录制区“二十大精神小喇叭”宣讲短片。同时积极落实每周一课时少先队活动课,组织少先队员积极观看“红领巾爱学习”系列网上主题队课和全国少工委举办的网络直播活动,带领少先队员学习新思想,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2.完善常规,抓好少先队组织建设。根据学校少先队工作常规,规范成立新一届少工委,召开第六次少代会,选举第六届大队委。继续做好队前教育,完成二年级第二批入队工作。继续组织学生校长轮值制和学生会堂、德育短剧周周演等特色活动。继续建设红领巾小导游社团,区级以上活动时承担介绍校园环境任务。抓好小记者队伍建设。2022年度,奉化日报小记者发表文章共计630余篇;2023年度发展奉化日报小记者537位,宁波晚报小记者242位。

3.创新活动,打响少先队品牌名片。响应上级号召,积极承担、参与区级以上少先队各项活动。学校获评2021学年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吴煜萱获评区假期好少年,方雨琛所在中队获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王洛歆获评浙江省少先队“红领巾奖章”个人四星章。在区建队73周年活动中,三组学生作品获区“我最喜爱的劳动作品”,三名学生获“劳动技能大比拼”三等奖。以主题为载体,开展各类。组织开展“心怀皓月 致敬师恩”教师节中秋节双节同庆主题活动、“向祖国告白”国庆、“我和祖辈做传统游戏”重阳,被浙江省少儿卫视、甬上、甬派等媒体报道;拉手奉化神舟连接器有限公司,组织开展“小小连接器 大大航天梦”实践活动,被甬上报道;联合奉化小草志愿者团队,向四川甘洛捐赠图书、衣物等爱心物资50余件。

(五)依托数据寻方向,夯实课堂要质量,反思分享谋发展

1.质量分析,把脉学、评、教。借易多分平台质量分析数据及学生试题表现,语、数、英各组核心成员开展了细致的数据和学生在评价中表现性分析,指出学生在评价中存在的知识性缺陷、能力缺陷,并给出具体的教学建议以及作业设计、反馈的建议。语文组明确“作业情境化”主题、数学组明确“解决实际问题”主题、英语组明确“阅读素养”主题,分别在区教研组长会议、校级平台进行分享。教导处在区域共同体内开展校级层面的质量表现分析、教师教研分析,并明确了后续教研层面的主要方向为教师评价设计与开展能力的提升。

2.夯实常规,开展研、听、练。一是通过“线上独立学习——线下集中分享、过关”开展新课标的学习,结合质量分析明确学期教研主题。常态化开展“语文相约星期一”“数学相约星期二”以及科学组“创实课堂”活动,集中研讨25余次;二是多轨听课,开展了新入职教师了解性听课,摸底、展望教师发展;开展一二年级零起点学生课堂常规听课,保驾学生快速适应小学课堂;三是各组围绕“基础+能力”开展评价研究:强调备课要备练习,各组开展3次作业设计、布置交流,学生完成情况、教师批改情况督查;开展了期中素养过关测试,语文组围绕表达能力,数学组围绕推理能力……各组同时还开发了“语文作文周周写”“趣味数学周周练”“英语故事周周演”学科拓展课程。

3.反思分享,参与竞、评、比。一是组织学优生选拔和训练,同时各组优化和改进教学的方向,参与了区体艺素养测试,成绩优异;二是各组做好作业设计研究经验总结,语文组案例获区市一、二等奖2项,市优秀案例2项,数学组案例获区一等奖2项,各组均立项了相关的课例,数学组两项课题获市一、二等奖;三是积极参与区优质课评比,各学科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六)新课标下的分层研修活动,助力教师多维度成长

1.双管齐下,加强新课程理念培训。师训处要求全校教师研读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纲要》,组织教师参加“2022年暑期教师研修”、“2022年寒假教师研修”以及学分类的专题培训,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并将习得的新课标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和教研中去。集中培训方面,师训处安排了资深型教师——郭昶书记的专题讲座《新课程视域下学校教育的应变与融合》,为一线教师正确贯彻落实新课标指明方向,然后以成熟型教师——各学科代表站在学科的角度梳理学习内容,对新手型教师、胜任型教师在理论和实践应用上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搭建平台,激活自主提升内驱力。通过校内选拔、网络培训、复习资源共享等形式积极发动教师参加初级和中级社会工作者的考试,毛丹丹通过中级社工,庄凯虹、浦静、王薇薇和胡永斌通过初级社工的资格,为下一学年的职评做好准备。本学期,职称评审工作的参与率和通过率均创历年最高,胡银芬、周继光获得高级职称,仇萍萍、李琼、杨丹、章露丹、张乐欢等五名教师获得一级职称,为许多教师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3.研训重过程,强化校本教研管理。围绕“新课标指向下实小特色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的主题加强了校本教研工作的领导,重质量、重过程、讲实效,形成了有特色的优秀校本研修。如语文组的大单元组元视域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数学组的把握空间观念 发展空间思维——大单元视角下“位置与方向”课例研究、英语组的提高学生指向主题的灵活表达能力的研究。

4.成果展示,吸引区外团队培训参观。在分层培养、分层研修和分层考核的作用下,我校逐渐形成了一批特色教师:俞林、俞芬获浙江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葛林高、俞芬入选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第二层次;葛林高、俞林获宁波市“点赞好老师”卓越奖和优秀奖;方璐莎获宁波市学科骨干;语文组、数学组先后获得浙江省优秀教研组等,美术组的跨学科现象学习在我校承办的宁波市“宋韵传创同心育美”活动中做精彩展示。十一月、十二月先后吸引海曙区、江北区的名优教师、学科教研组长等团队前来学习参观。

(七)科研孵化,读书分享,课题成果获推全国基础教育成果奖

1.论文诊断,推进“精细化”管理。第一,学科大论坛——以诊带研。校“学科大论坛”打破论文写作孤军奋战的僵局,语文、数学、综合组分三个会场,通过“个体汇报框架的构设——集体发表相关意见——专家引领点拨——个体不断修正”几个步骤,引领教师跳出学科壁垒看教学,把学科论文从个体智慧提升为集体思考的结晶。第二,跟进式打磨——深入优化。在导师的指导下,在科研团队的助推下,反复打磨、不断修正,教科室提供教科实践平台,设计诊断排摸工具,着力于精细化的跟进机制建设。通过论文选题的诊断、框架的再审到初稿的二审、三审,提炼出了包括学科论文、案例在内的实践与研究成果。第三,升格式修改——推荐发表。同步建设成果的升格平台,或推荐参加更高级别的赛事,或推荐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我们以小组会诊的形式,在相互的“把脉”“诊断”中,有效地推动着教师对论文做进一步地修改和调整。本学期,2人次的论文被推荐参评全国信息技术专项论文;1人次的论文被推荐参评省级学科论文,3人的论文得被推荐发表到各类期刊上。工作经验刊发在奉化教育网。

2.课题孵化,推进“滚动式”研究。第一,介入式引领——意愿驱动。在学期例会上,作了题为《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成长——兼谈小课题研究与管理》的专业引领。教师们在交流与互动中,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的选题、实施进程,厘清了项目实施中的困惑。第二,项目式培育——方案申报。在区课题方案申报中,我们对学校送报的学科论文进行筛选,组建了奉化区以上课题申报群,并以点对点的方式指导修改。第三。重点式孵化——成果产出。我们排摸学校现有课题储备,梳理省市规划、教研、德育多线课题网络,在“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比”“浙江省教研成果评比” “宁波市德育小课题评比”“区减负与提质”等各项课题成果评比中,明确时间节点,落实研究进程。本学期有2项执笔的成果获得省二等奖,有1项成果入选省优秀案例;1人执笔的成果获得宁波一等奖,2人次成果获得宁波二等奖,另有1个课题立项为宁波专项课题,2个课题推送宁波德育课题。

3.读书轮值,直入“结构化”思考。第一,分享式阅读——智慧蓄力。开学伊始,我们在书记分享了《新课程视域下学校教育的应变和融合》讲座后,分语文、数学、综合三大组开展了新课标解读学习系列活动,进一步把握新课标动向、理解新课标理念、明晰新课标目标、践行新课标建议,使《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根植于教师心中。第二,思辨式阅读——智慧蓄力。11月,为了把脉实践者课改的内容、形式及方法,研学社启动了“应时而变,应势而为”课标践行分享会,多位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用详实而生动的案例解读了该书作者的思想,还就“双减前后的作业比较”提出了个人独特的见解,就“新旧课标比对”“分享课标践行案例”“实施注意事项“三个主题踊跃发言。活动刊发在奉化教育网等媒体中,案例《应需众筹,精准构筑教师的阅读高地》获评宁波市“校园阅读推广活动案例”特等奖。

4.项目承担,提升“卷入式”能力。第一,压担子——参与大型赛事筹备工作。本学期,奉化区优质课评审活动中,我们研学社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集中人力、物力参与到助力行动。此外,市精品课程征集、市非纸笔测试优秀案例征集、市优秀作业案例征集、市我的课题研究故事、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案例评比、区单元作业案例评比等各项赛事中,我们对参与人员做了分配,对工作进程做了调度。第二,走出去——开阔教学改革视野。研学社加强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常规训练促成长,优先给予外出学习的机会等促进其尽早成熟。如得到区科研部的邀请,参与了区教科主任项目展示活动;又应邀奔赴象山作了成果推广展示活动,还应邀向宁波江北作教育科研经验介绍。本学期各级各类科研征文赛事中,葛林高的征文获评市读书案例特等奖,王婵丹的案例获评市课题故事一等奖,方雨琛、郑娟娟的作业设计获评市二等奖,郭昶、葛林高、方雨琛的相关征文获评一等奖,此外,陈颖、杨丹的作业案例入选市作业案例。

(八)特色项目联动田径训练,在各级各类体育竞赛中创佳绩

1.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上午开设大课间活动 40分钟和下午健康活动30分钟,确保学生在校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组织开展了校田径运动会。

2.积极参加各类各级体育竞赛。学校获奉化区田径冠军赛、,区篮球比赛、区羽毛球比赛、区三棋比赛等比赛,获区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三名、区游泳比赛团体第一名。校内组织以国家体质健康项目为主的小型竞赛和特色网球运动班级联赛。

3.学校“一校一品”及区级特色活动。学校设有短式网球和软式棒垒球两项特色体育项目,参加省市各级比赛,并获得优异的成绩。网球获得浙江省阳光体育运动会男子乙组团体第一名,宁波市积分赛多个前三名和宁波市短式网球比赛团体第五名的好成绩,棒垒球获得浙江省锦标赛U8组第二名和U10组第四名的好成绩。

(九)加强疫情常态化的安全卫生工作,全方位维护校园平安

1.大力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加强流行病传染、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疏散安全、受到不法侵害时的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切实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加强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家长义工护苗队管理每日上学交通秩序,劝导家长学生骑乘电瓶车戴好安全头盔,提倡学生步行上学,不准学生骑车上学。利用多平台、多形式强调安全事项,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交通安全、防校园欺凌、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预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禁毒、防网络电信诈骗、预防传染病、反邪教、预防近视,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利用学校广播、电子屏、张贴海报标语等宣传工具,举行一年级家长学校、主题班会、讲座、校园戏剧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    

2.切实加强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校园安全管理。本学期“新冠”疫情防控继续常态化,我校加大门卫和值班教师的管理力度。值周教师每天早晨分两批次对学生开展进校测温,严格外来人员扫码、测温、登记制度,做到节假日和特殊时期24小时值班护校。严格执行疫情期间师生外出备案上报制度,严格实行疫情日报制度,岳林街道、锦屏街道疫情期间开展了精准排查,确保学校师生防疫安全。每天9点前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准时上报晨午检情况;严格把控学生返校,退烧后48小时返校制度,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开展全校教职员工核酸检测,额温枪、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储备足额到位。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通过学校开展的安全健康教育课,增强广大师生对公共卫生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把学校卫生安全工作做到实处。结合文明校园、文明城市工作,加强卫生保洁服务自查力度,完善校园保洁净化和绿化管理。严格落实每月一次定期检查,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月对于消防、食品、防溺水、防汛等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3.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共建平安校园。结合5A平安校园工作,全面展开校园安全排查,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及上级要求及时整治。投入资金,在学校各幢教学楼西楼梯各层增加视频监控,确保各类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整治,对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进行升级,使家长能更准确掌握学生动向。学校积极与派出所、疾控中心、街道综合治理等部门通力合作,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本学期邀请了法治副校长、区卫健局专家到学校开展了反电信诈骗知识、防校园欺凌、青春期知识等教育课,在全体师生安全意识的提高下,本学期未发生师生被诈骗事件。

4.共建健康促进(金牌)学校,护师生身心健康。本学期,10月份由锦屏岳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为全体学生进行全面体检,项目齐全,记录详细。并将体检反馈表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全校范围内再次进行了灭鼠灭蟑活动,消灭“四害”。做好班级包干场地卫生,进一步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大队部每周开展学生个人卫生检查,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十)完善设施修缮,节能减耗,顺利完成省市节水型单位创建

1.顺利完成浙江省节水标杆单位、宁波市节水示范单位创建。

2.切实落实贫困家庭、残疾人家庭子女学生资助工作。截止2022年12月,共计减免学生平安保险、学生服、课后服务管理费等23人次7370元,发放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爱心营养餐补助、生活补助等32人次16300元。以上合计各类减免、补助等合计23670元。

3.继续做好学校财务内控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建设,严格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严格货品出入库点验流程落实,确保账实一致、账账相符。

4.完善食堂工作人员的招聘、签约和日常管理、培训工作,切实提高食堂饭菜质量,办好放心食堂、卫生食堂。

5.做好新一年度校园保洁、水电维修、绿化、网络监控维护等项目的服务外包签约等,保障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正常开展。

6.完成报告厅灯光设备改造、校园广播音响增加、同步课堂专用教室搬迁等施工。

(十一)共享共培共育,广泛开展教育联谊活动

本学期我校与跨地区教共体学校温州平阳县昆阳七小、文成实验小学继续开展一系列活动,与区内上师大附小、畸山小学组建“共建型”实验教共体,以“全面共享、精准共培、云端共育”等方式,推动各校美好教育的和谐发展。在12月份的浙江省教共体考核工作中,我校以满分90分的成绩出色完成共建体工作,位列全区之首。

1.全面共享,异地送教共谋发展。恰逢新课标颁布,共建学校在实验小学的带领下明确将率先从“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两方面推进新一轮的教育合作。在郭昶书记的带领下,4位教师赴昆阳七小开设跨地区教共体线下送教、讲座等活动,为一线教师正确贯彻落实新课标指明方向,实现两校教育资源教育理念的共享。同时,我校在昆阳七小设立郭昶、俞芬名师工作室、进行语文、科学和体育等学科的集体教研活动。

2.精准共培,师徒结对同步提高。发挥实小名优教师的辐射作用,实验小学葛林高、王敏烽、南雅莉等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活动,提高两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方璐莎带领昆阳七小刘莹莹老师进行异地跟岗锻炼,进一步推动两地教育协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3.云端共育,线上教研学在一起。利用同步课堂的平台我校开设21节双师双生的公开课、利用用上云校平台共享了书法课《墨迹》160余节;利用钉钉的会议模式进行线上集体教研11次;积极探索“线上读书沙龙”,让两地教师在书香中学会思考、开拓视野,在交流中汲取教育教学的力量。

三、问题反思    

学校特色课程的精品化建设不够深入,学科优秀生的培育需要寻找更佳的路径与方案,需要全体班子的献计献策,需要全体实小教师的共同努力。                                                                                  

202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