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以文塑城,绽放“桃花源”和美风华——“八八战略”指引下的奉化文化之城建设

记者 赵雪雁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文化滋养一座城。20年来,奉化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方向,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培育出具有标志性的城市精神,谱写文化发展新篇章。

勾勒历史神韵,展现活力之姿,奏响华彩乐章。近年来,我区入选省首批地名文化服务与文化建设试点区,成功创建雪窦山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入选浙江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地区,截至2022年底,我区“15分钟品质文化圈”覆盖率达到80%,农村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激活文化产业,打造文化符号,讲好奉化故事,厚植文化沃土,奉化以文铸魂、以文兴业、以文化人,持续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文明新高度。

以文铸魂,城有诗书气自华

参观奉化博物馆,去文化驿站学习农民画,打卡城市书房……这是奉化一位妈妈为孩子制定的暑期计划。小小计划背后,是20年来奉化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力度的缩影。

远眺历史,文化让我们认清来路,凝聚起发展的自信心;着眼当下,文化是最好的精神食粮,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20年来,我区一座座文化设施拔地而起,奉化博物馆、区图书馆、区文化馆(非遗馆)、文化驿站等公共文化设施“遍地开花”,成为市民的“充电站”“补给站”。公共文化服务也延伸进社区(乡村)的各个角落并生根发芽,322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礼堂)、3家朝夕城市书房、2家乡村博物馆、1家文化驿站相继建成,“画”出一个又一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20年来,文艺创作精品迭出。农民画作品《桃果丰收献给党》《年年有余》等入选“百年荣光·红心向党”全国农民画作品展;原创歌曲《幸福的地方》《奉陪》获“第二届全省旅游歌曲大赛金奖”;《心中的誓言》入选“2021新时代主题原创歌曲十优作品”,并获评“浙江省10首主旋律歌曲”;区文旅集团联合出品的电视剧《问天》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摘下第三十二届浙江电视“牡丹奖”电视剧优秀作品奖……文化为犁,精品铸魂,不断涌现的文艺作品见证着奉化的文化自信。

以文兴业,赋能城市“硬支撑”

放眼奉城大地,弥勒文化、民国文化、红帮文化等一系列地域文化名片,展现着城市独特风貌和文化魅力。悠久深厚的历史遗存,意韵丰富的传统文化,是历史赐予的资源富矿。

位于大堰镇谢界山村的宋小姐别院是我区第一家省级非遗民宿,通过将非遗元素融入民宿吃、住、行、娱等多个方面,构建起非遗文脉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吸引着远道而来的游客争相打卡体验。“不少客人都是冲着我们家古法酿酒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来的,非遗这块‘活字招牌’为民宿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气和财气。”该民宿主理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法酿酒传承人卓雅芝说道。

文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变量”。在西坞街道的雷山村“喜曼蓝富”工作室内,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与来料加工的结合让低端手工实现增值,“非遗+来料加工”的新模式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萧王庙街道棠岙村,以“棠岙纸制作技艺”为核心打造棠岙古法造纸文化中心接待着来自宁波大市的游客和学生,成为乡村旅游新的增长点;而位于莼湖街道的缪家村,通过引进“曹氏风筝”非遗项目,发展青少年风筝研学游,走出了一条以文促旅的振兴之路……

“润物无声”的文化力量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文化软实力可以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成为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不断向前的新动力。

以文化人,打造近悦远来“强磁场”

人因城聚,城以人兴,城市文脉与气韵体现在每一个市民身上,是最真实可感的呈现。今年7月,两名奉化少年于深夜跳入水中合力救起一名轻生的女子;5月,一名奉化市民与其他两名热心群众在海曙区鄞江镇它山堰村救起72岁的落水老人;去年9月,锦屏街道发生交通事故,一辆白色轿车连车带人冲进了河中,一名市民冒险下水将女司机救上了岸……这接二连三的“一跳”背后是城市大爱,凡人善举彰显着城市文明风尚的提升。正因厚植城市人文精神,文明才能花开满城。

奉化是活力之城,特色文化品牌汇聚激发城市发展力量。自2016年奉化海峡两岸桃花马拉松鸣枪以来,桃花马拉松累计吸引了海内外近4万名跑友参赛,成为城市精神的象征;2023奉化蜜桃音乐节吸引了2万人次年轻人奔赴打卡,是炎炎夏日里城市魅力的“金字招牌”;2023“味美浙江·桃香天下”欢乐仲夏蜜桃市集聚集“烟火气”与“市井气”,成为城市特质最生动的注脚……一场场赛事的举办,一次次活动的进行,打造奉化独一无二的城市气韵。

文化之城,有爱之城,多元之城,青春之城……城市文化的多个切面,共同构筑起奉化引才聚智“软实力”和“强磁场”。20年来,我区深入落实“双招双引”“凤麓英才”项目等人才工程,制定人才新政,建设人才公寓,搭建人才平台,厚植引才育才沃土。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目前,我区人才总量突破19万人。奉化这片宜居宜业的乐土已然成为各地青年才俊向往的热土,大家因各种缘由慕名而来,也因文化基因爱上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