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002980874G/2024-00157 组配分类 计划方案 主题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发布机构 区文广旅体局 发文日期 2024-01-03

宁波市奉化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3年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字体:【大】 【小】

一、今年工作

(一)全面推进“四个为民工程”

一是全面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城市书房、乡村博物馆等省民生实事项目工程建设;组织开展“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等文化惠民活动共计1000余场,服务群众超24万余人次;举办第九届巴人读书节、凤麓(微)讲堂等线上线下活动1179场次,送书下乡达6.91万册次。

二是全面推进体育健民工程 完成16项省、市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一场两馆正式投入使用;举办2023年奉化海峡两岸桃花马拉松、江南百英里雪窦山越野赛等赛事活动150余场,参与人数达12.7万余人次;开展“一人一技”体育技能公益培训、全民健身大讲堂等系列活动23期;向上输送田径、皮划艇等项目运动员30余名。

三是全面推进非遗乐民工程 博物馆和3个主题馆累计举办特色展览、活动共计335场次,接待观众17.35万人次;完善国家、省市、区四级文物保护体系,深入推进“非遗助力共同富裕”省级试点创建工作;拍摄制作“奉小布讲非遗”抖音宣传作品80条,收获近700万浏览量、13万点赞量、7.3万粉丝量。

四是全面推进文旅富民工程 组建文旅深度融合工作专班,做好溪口-滕头国家5A级旅游景区品质提升工作,完成1034个问题整改;省文化和旅游项目投资平台入库项目41个,完成投资64.93亿元,完成率102.64%;加快宁波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以上;稳步推进“亭湖秋色”“党建联建”等4条精品线路建设。

(二)已获得的国家级荣誉、省级荣誉

今年获得国家级荣誉10项,省级荣誉42项。其中,徐凫岩户外露营基地入选2023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奉化区少体校、西坞街道中心小学列入国家重点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罗蒙集团成功创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破界》公益广告上榜第三届全国旅游公益广告优秀作品名单;《幸福就像水蜜桃》获“舞出中国红”全国创编征集活动优秀广场舞作品及示范编导;文旅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被文化和旅游部通报表扬;奉籍运动员汪顺、孙阳等在杭州亚运会获7金1银1铜,创亚运会历史最好成绩。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空间布局上,全区、甚至单一景区(例如溪口)的旅游资源空间离散度大,且缺乏文旅线路的策划与组织,没有串珠成线、连线成片,资源集约化程度低,整体优势发挥不突出,急需利用文旅集团统一经营的优势,推进全区旅游资源统筹发展。产品结构上,仍以“传统观光”为主,迎合时代潮流的产品少,对游客吸引力不强。其中,游客年龄层次偏大,拉动消费的效果不显著,对旅游综合收入、住宿业等指标的拉升作用有限。运营体制上,文旅集团与旅游集团合并解决了“溪口-滕头5A景区”的多主体运营问题,但5A景区内部仍然存在多个主体,统一营销、票价政策以及资源分配等方面未形成合力。产业发展上,文旅体产品融合度不高,产业融合的思路、方式、结构等需系统性探索和整合。队伍建设上,全区各景区的旅游专业人才匮乏,并且因第三方团队运营,使得原旅游集团熟练员工因企业凝聚力不足而不断流失。数据利用上,全区各景区的信息系统基本停留在早期互联网水平,这一方面导致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市场数据支撑,另一方面各景区每天产生的大量数据却在白白流失。

二、明年工作

2024年,区文广旅体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以及最近省委书记易炼红在奉化调研时提出关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指示精神,围绕区委二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润城”工作要求,紧扣“和乐奉化、笑迎天下”主题,充分激发文化赋能、体育引流、旅游增效三大动能,实施文旅体融合发展“4552”战略(即实现“四个化”,建设“五大体系”,打造“五个品牌之城”,擦亮“两张金名片”),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征程中彰显奉化文旅体担当。

(一)工作目标(主要是力争实现“四个化”)

1.空间布局一体化 在《十四五文旅体融合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科学规划“一核心两引擎三重点”文旅体空间布局,重点推进以锦屏、岳林5A级景区城建设为中心核,雪窦名山、滨海人文联动发展为两大引擎,江口街道、尚田街道和西坞街道为三重点的文旅体发展格局,在全区筹建一批弘扬弥勒文化、红帮文化、布龙文化、桃文化的城市文化标识小品景观。

2.旅游产品优质化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旅游发展的论述要求,以建设高品质、产出高效益、运行高效率、服务高水准、发展高效能为总体目标,以“溪口-滕头5A景区”品质提升为具体抓手,同步带动全区各景区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整体提升,提高奉化文旅发展的能级和影响力。

3.阵地建设示范化 努力构建产业引领、项目支撑、服务协同的文旅体产业架构,以溪口·滕头景区入选“诗画江南、活力浙江”12条主题漫游长廊为基础,推出名山礼佛之旅、滨海运动之旅、桃源烟花之旅、非遗研学之旅、田园亲子之旅五条精品线路,全力开展“一地三区”建设(初步建成“一带一路”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和“非遗助力共同富裕”特色样板区)。力争住宿业增长率、全省文化和旅游赛马评价工作排名位列全市第一梯队。

4.品牌宣传系统化 依托“大屏+小屏”媒体宣传模式,整合资源、创造流量,做好公域流量推广和引流。重点加强与央视四套合作,落实“一城四季”宣推计划,围绕“最美桃花源、最好青创地”城市品牌和“和乐奉化”宣传主题,打造“奉化Nice”体验节,全力宣传奉化包容、开放、和乐、和谐的价值观。 

(二)基础工作(主要是建设“五大体系”)

1.打造有辨识度的产品体系 以筹办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为契机,深化弥勒文化传承挖掘和利用保护,重塑溪口-滕头5A景区品质,开发剡溪水上项目、滕青文旅提升项目、三隐潭观光列车及索道升级改造;打造滨海旅游新增长极,推进黄贤景区二期改造,宁波湾中国赛艇、皮划艇基地、文体中心、度假酒店等项目,以及加快实施云上大堰、木家湾、环同山美丽乡村示范带等项目;谋划建设古鄞城遗址公园,打造宁波文明之源代表性文化标识,积极争创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2.建立高品质的管理体系 迭代升级以国家文旅信用试点为基础的便捷消费产品和服务,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文旅体市场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实现市场监管智治目标;引导重点乡镇(街道)加快文旅运营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公共服务管理标准化,加快博物馆、图书馆、景区、酒店、民宿、旅行社等企事业单位转型升级,加强公共信息服务资源整合,形成直达公众的“一站式文旅服务链接”。

3.构筑标杆式的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和乐大舞台”“阅读越棒 奉里书香”等文化惠民活动和省级“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工作。深入实施“文艺赋美—遇见你的美”工程;优化完善旅游交通路网,提升通景公交、景交车的接驳能力和服务水平。

4.挖掘潜力型的新消费体系 紧抓文旅融合发展趋势,紧跟市场需求,创新发展“科创·文创·农创”三创共融的文旅体消费体系,积极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结合线上平台和线下体验,采用虚拟旅游等方式,推动数字化博物馆AR元宇宙等沉浸式文旅场景建设,加快培育形成文旅体“新质生产力”。

5.构建专业化的人才体系 实施全区文旅体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探索建立源头培养、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等文旅体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名家大师、领军人才、骨干人才等梯队式文旅体人才体系。遴选一批文旅体方面的知名专家,组建高端智库;推进校地合作,组建导游服务中心并打造专业导游队伍,制定培训计划,提升文旅体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素养。

(三)重点工作(主要是打造“五个品牌之城”)

1.引客入奉,打造体育活力之城。拓展“跟着赛事游奉化”品牌,借助汪顺城市形象代言人的东风,持续打响奉化海峡两岸桃花马拉松、“江南百英里雪窦山越野赛”等品牌赛事活动,举办第二届全国职工健康运动展演活动、中国街舞联赛、雪窦山国际舞龙公开赛、斯巴达勇士赛、奉化溪口铁人三项赛、掼蛋比赛等新型赛事,筹建体育发展史陈列馆,争创中国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力促国家游泳转训基地、国家腰旗橄榄球训练基地落户奉化。

2.好客看奉,打造演艺魅力之城。做强“水蜜桃文化节”“蜜桃音乐节”“弥勒文化节”等品牌节庆,把消费拉起来、让经济活起来;利用溪口古镇街区、应梦里街区等场景,因地制宜发展“演艺+特色街区”“演艺+旅游景区”等体验型产品,培育省级旅游演艺集聚区1个;举办一年四季“顶流”艺人演唱会,以演唱会为契机,盘活旅游资源;统筹全区节庆演艺活动,开展全系统、全方位、全过程营销,打造文旅演艺最佳目的地。

3.留客在奉,打造美食烟火之城。培育“寻味美食游奉化”品牌,推出“味美浙江·百县千碗·奉化十碗”风味美食,培育省级美食体验店5家,谱好“2+2+2”文章(20道热菜、20道冷菜和20道美食小吃)。推动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开展“gogogo@八点半”夜经济美食文化节,推出夜游优惠措施,培育省级区域特色重点文旅市集3个,打造“夜游、夜购、夜秀、夜宵”消费新场景。

4.养客游奉,打造乡野休闲之城。实施“跟着季节游奉化”“我的家乡有宝藏”等专项行动,丰富农旅、乡旅、商旅、康养等产品业态,滕头村争创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推进溪口东山村、大堰谢界山村民宿集聚区和木家湾野奢酒店等项目建设,争创“浙韵千宿”精品民宿5家。开展长三角民宿招商推广大会,打造乡村“微度假”旅游目的地。

5.邀客聚奉,打造研学幸福之城。推出“跟着非遗游奉化”,整合全区79个非遗项目资源,采用精点打造、区域合作方式,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研学旅行产品体系;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旅行总社合作,落户全国劳模疗休养基地、全国农民工子女阳光少年成长夏令营,打造国家研学旅游目的地。

(四)创新工作(主要是擦亮“两张金名片”)

1.擦亮“三布文化”金名片 

一是讲好“布袋”故事。与央视同步联推“奉小布”动漫IP短视频、搭建非遗主题文创产品体系,策划举办“全球征集布袋”文创产品事件营销;举办“福满雪窦,新年祈愿”节庆活动,设计“布袋祈福”“布袋伴手礼”,筹建和乐文化园,讲好“弥勒·布袋”的哲学思想。二是舞好“布龙”风采。借明年龙年之机,打造布龙文化广场,建设布龙体验基地,推进博物馆龙年主题展览,举办雪窦山国际舞龙公开赛,讲好“龙的传人”“两岸同源”故事。三是裁好“布衣”板式。锚定红帮文化传承,加强与院校在著作出版、新产品研发和创作“红帮裁缝”舞台剧等戏剧影视方面的跨界合作。在罗蒙集团成功创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基础上,筹建红帮文化博物馆,推进江口街道省级文化生态保护示范镇建设,讲好红帮精神。

2.擦亮“两岸情”金名片

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溪口镇“发挥溪口独特优势,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在目前两岸的民间交往中,佛教有积极的桥梁作用”和“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三点指示精神,举办好首届海峡两岸儿童戏剧节、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推进海峡两岸儿童戏剧节营地落户奉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断丰富的文旅产品供给体系中深入人心。

三、其他工作

1.深化文旅体体制机制改革。一体化推进全区文旅体工作,成立区文旅体深度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协作和区域联动,实现“四项融合”(即多规融合、政策融合、项目融合、宣传融合),从而形成振兴文旅体产业的强大合力。

2.强化政策制度保障。搭建文旅体深度融合工作框架,实施四个“一”工作举措,出台一个《区文旅体产业融合实施意见》,编制一个《区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制定一个《区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召开一个文旅体融合发展大会。

3.提升景区运营管理水平。溪口-滕头旅游景区实现由区文旅集团统一运营管理后,下步要积极探索建立更符合奉化实际的现代旅游景区运营管理机制,在规划引领、产品研发、宣传营销上共谋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