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以未来之名共赴理想生活——迎恩未来社区打造幸福和谐家园

28ed39ce-6754-48dd-95aa-e2f68b0d8a7f.jpg

记者 王巧丽 虞金辉 通讯员 胡佳莹 刘佳文

未来社区是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为引领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这个被赋予无数关注和期待的未来社区,它的“未来感”体现在哪里,和我们现在居住的社区有什么不同?日前,记者走进岳林街道迎恩未来社区,寻找答案。

老年食堂乐享“食”光

缔造幸福生活空间

当天上午10时,记者走进迎恩未来社区的健康颐养中心食堂,虽未到饭点,已经有不少老人在此等候,他们按序用磁卡在仪器上刷出当日的两张餐券,之后便围坐在一起聊天,很是惬意。食堂每日提供三荤三半荤三素菜,再加一碗汤,老人们一般会用其中一张餐券选上三菜一汤,另一张餐券可以用来购买专业面点师制作的饺子、馒头等点心,卫生又健康。

“食堂刚开设,我就在这里用餐了,比自己买菜做菜方便许多。”94岁的董杏琴告诉记者,得益于政府补贴、企业捐助,90周岁以上老人不仅可以在这里免费用餐,志愿者还可以送餐上门。

“阿姨您坐好,我去把筷子拿过来。”用餐时间,志愿者柳和满正在为老人们服务。在健康颐养中心食堂,“和融相伴”志愿团队的43名志愿者采用轮班制,悉心呵护老人的幸福“食”光。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迎恩未来社区老年食堂自2021年8月13日正式运营以来,精准解决了因年轻人生活压力大、家庭负担重,老人无法得到充分家庭照顾这一民生难题,切实满足了老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目前,食堂日均用餐量达180人次以上。

邻里活动精彩纷呈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小程序上有各种公益活动和课程,每个人都可以报名参加。”当天下午,在手工坊创意教室,“扭扭棒手作活动”刚结束,志愿者竺园芳对记者说,手工课安排在每周一下午,来参加的都是社区内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

在手工坊创意教室内,社区居民制作的毛毡玩偶、杯垫、仿真花等手工作品陈列整齐,扮靓了家园,温暖了人心。“这些围巾是大家一起织的,我织了11条,打算再织一些。”竺园芳高兴地向记者展示柜子里的“珍藏”,而居民们编织的围巾,等天冷了就会被送往养老院,温暖养老院的老人们。

除了手工坊,迎恩未来社区还打造了“七大坊”,设置了口琴、电吹管、越剧等各类特色社团,无论什么年纪、什么职业,哪怕是初来乍到的人,都可以通过这些社交活动快速融入社区。

为进一步丰富场景内容,迎恩未来社区在硬件建设上同样下足了功夫。当天下午3时,刚投用的百姓健身房内已有居民陆续前来锻炼。“跑步机、哑铃架、单车机等设备样样都有,这样的社区公共空间让我很是惊喜。”居民蒋华表示,之前锻炼经常去仁湖公园或者跑山路,现在只要下楼就能享受健身的乐趣了。

数字家园引领未来

社区建设持续升级

以人的需求升级为核心,迎恩未来社区仍在持续建设中。当天下午,记者走进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不少老人在此休憩娱乐。沿着走廊往前走,可以看到二楼坐落着书韵墨香坊、日托休闲室、理发室等功能多元的区域,社区老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社区服务排班自由选择。

走廊的尽头是刚投用的5G健康小屋,小屋内除了设有视力检测、医生问诊区域,还有健康自助检测设备。“把手伸进去,按动按钮就可以自动测量血压,非常方便。”居民吕巧巧告诉记者,如果家里有老人需要时常检测血压,只要下楼,凭借这一套智慧精准养老数据服务系统,就能实现家庭与社区医院、大型医疗机构的“无缝衔接”。此外,每个月3日、13日和23日,都会有区妇幼保健院或区中医医院的医生前来开展义诊。在这里,不仅能获得多彩生活,还有健康服务。

不断推进的数字化变革,不仅赋能迎恩未来社区的健康场景,还赋能邻里、治理等其他场景。“目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围绕不同年龄和层级的具体需求,打造新的儿童活动室。整个线上线下系统将来会持续迭代升级,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九大场景系统贯通。”迎恩未来社区负责人杜幼娜表示,未来社区要打造的最终形态,是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基本单元和人民幸福美好家园。

记者手记

在迎恩未来社区,记者深切感受到,未来社区不仅是造空间,更是为居民造家园、造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自2019年浙江启动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奉化持续推动辖区未来社区一体化、特色化建设,着力提升社区邻里活动、养老托幼、健康管理、社区治理、公交出行等基础公共服务,强化社区运营,解决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民生痛点,回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若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仍需要更长远、更详细的规划做支撑,从加快培育市场主体、迭代升级数字化平台和健全资本共担机制等多方面入手,持续探索未来社区可持续发展道路,让未来社区沿着时代发展的脉络,带来整座城市的焕新蝶变。

居民在居家养老服务站5G健康小屋检测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