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干群齐心聚合力 美化环境靓家园 萧王庙街道多措并举推动全域向“美”而行

通讯员 郑行娜

近年来,萧王庙街道以高质量推进“共富优享、五色发展”为主题主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全域环境整治提升,以道路提升改造、美丽庭院建设、农田整治、泉溪江景观提质等项目为抓手,打造出“路美、河美、村美、景美、田园美”的“五美”品质城区。

提升人居环境 全域开启“美颜模式”

近年来,萧王庙街道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契机,深入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持续科学推进“微改造、精提升”工作,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扮靓村庄,全域开启“美颜模式”。

2022年起,萧王庙街道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开展涉及3个行政村共900余户农户的村庄退建工作,累计拆除农居房3万平方米,扎实做好农房改造“以旧换新”工作,新建高品质农居房15万平方米。今年,街道结合安全生产“开门行动”,启动农居房“拆窗破网”“胶改金”等安全隐患治理工程,拆除农居房老旧基础设施,累计整改治理房屋主体18座,发现并整改各类风险隐患1800余个,让群众“忧居”变“优居”。

高点定位,乡村建设有力有序。街道深入开展“全域美丽”计划,针对垃圾分类、景观绿化、环境卫生、空气质量等群众可感的生态环境项目开展“微改造”,着力优化区域群众人居环境,以美化休闲座凳、栽种花卉绿植、开展微景观制作等方式,为滕头村青滕花园小区“梳妆打扮”,以庭院“方寸之美”助力村庄大美。

攻坚克难,美丽乡村展现新颜。街道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志愿者等定期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成立“找茬队”,带着“放大镜”,不定期在全域范围内“找茬”,发现问题及时拍照定位报送,严格落实整改,为全域颜值按下“美颜键”。

焕发文化光彩全域深耕文化产业

美景“引人”、文脉“动人”、文创“留人”。近年来,萧王庙街道深耕文化产业建设、挖掘文化传承,通过美学焕发文化光彩,推动全域向“美”而行,筑牢文化自信。

精心策划区域布局,建设文化阵地。优化提升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等文化阵地建设,依托传统节日开展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民俗体验活动,为村民提供休闲场景。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刻录着当地村史村情,引导村民感受各村的历史变迁及乡村文化,提升村民归属感和认同感。2023年,街道启动水蜜桃文化博览园项目建设,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9.53公顷,总建筑面积约31469平方米,集文化展览、生产展销、电商售卖、餐饮消费等功能于一体,预计于2025年对外开放,为“桃文化”深度赋能。

深入挖掘区域历史脉络,弘扬特色文化。在保留村落原生态、文物古迹、名人事迹的同时,街道通过适度性开发、保护性开发、传承性开发,打造一批网红打卡点、研学路线。如青云村以“花开六艺时,平步青云日”为主题,推出“千年崇文、书香青云”研学课程,建成打卡式亲子IP游学乡村;棠岙村结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棠岙纸制作技艺,拓展开发古法造纸等体验项目,建成棠岙古法造纸研学基地。利用棠云古法造纸技艺、青云古韵文化礼堂开发的2条研学路线,2023年共吸引15000余人次前来研学体验。同时,依托棠岙特色人文风貌,建设开发“棠云艺术谷”,打造网红艺术新地标,目前已吸引美术爱好者、学子等30000余人次赴谷内写生打卡。

激活发展动能全域秀出“美丽经济”

萧王庙街道将环境整治与发展“美丽经济”有机结合,谱写乡村振兴新诗篇,大力支持“棠云栖江·共享小院”“滕头德宝乐园”“一方小院”等产业项目发展,构建点上开花、面上出彩的新格局。

吸引回乡创业者广泛参与乡村建设。2022年,棠岙村村民江杏飞回乡租用近千平方米闲置房屋,带领村民们建起“江阿婆”共富工坊,帮助周边村民售卖农产品,助力区域共富。今年,共富工坊再次升级,外部翻新、内里精雕,打造了一座免费开放的“棠云栖江·共享小院”,在国庆期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喝茶聊天、品尝美食、“打卡”拍照,用行动为家乡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

充分发挥溪口-滕头旅游景区特色优势,利用滕头乡村振兴学院、滕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滕头村史馆等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开展红色旅游品牌建设。2023年,街道重塑“滕头乐园”项目,建设占地面积300余亩,内含60余个特种游玩设备的“德宝乐园”,年接待游客人数突破10万人次,有力提升现有AAAAA旅游景区水准。同步建设游船码头、文化酒吧、“乡土小吃”一条街等复合型业态,打造“夜滕头·慢生活”旅游新品牌。2023年,滕头景区累计接待游客数达62万人次。

问渠那得清如许,全域整治活水来。下步,萧王庙街道将持续以全域环境整治为抓手,以全域美丽、全域共富为目标,推动区域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努力让环境美起来、文化秀出来、乡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