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数”而上 向“智”而行 “数字引擎”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 徐琼 王林威 通讯员 童飚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浙江祥晋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只见企业的大数据管理中心,实时监控着各个车间里的生产景象,电子面板的各项生产数据一目了然,不停跳动的各项指标显示出车间的忙碌。今年以来,祥晋汽车聚力升级智能工厂,投入2700万元用于建设一条新的数字化设备流水线,该流水线装有26个智能机器人,目前已全部安装调试到位,预计今年年底投产后,整条流水线月度产能可达2万套,人工成本降低50%。
“得益于数字化改造,公司产值快速提升,今年1至8月,企业产值已达4.49亿元,同比增长42%。现在,我们正向建设省级数字化工厂持续发力,以数字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祥晋汽车董事长童辉告诉记者。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引领数字经济乃至实体经济不断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创新能力对整个产业提质增效至关重要。今年以来,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的要求,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1至8月,全区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实现产值118.4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增加值19.9亿元,同比增长19.4%,增速位列全市各区(县、市)第二位。
政策“给足”
构建坚实转型支撑体系
“针对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不愿改’‘不敢改’‘不能改’等痛点难点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印发《奉化区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意见》。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按照改造费用30%(最高30万元)给予补助,提高企业主动改造转型的意愿,加速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上,区经信局统筹各类专项政策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数字化改造服务商等参与,为企业提供融资增信等金融服务,激发中小企业数据资产活力,实现数据价值化。目前,宁波银行、奉化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已推出“数改贷”产品,为数字化改造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减轻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金融压力。
城市数字化服务生态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协同共建。为此,由区经信局牵头,以区“8100”产业集群为重点,分领域展开企业调研,摸清全区规上企业数字化水平现状,建立八大行业“N+X”问题清单、需求清单、改造场景清单,邀请智能制造领域专家积极参与数字化改造过程管理,提供技术指导、问题诊断等多维度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上门开展诊断服务70余次。
服务“给活”
赋能产业发展强劲动力
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构建是引领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提供数字化改造服务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我区充分鼓励、引导头部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提供更多数字化改造路径。
“我用‘工星人’平台找到了新的合作商,这次的新品研发有着落了。”宁波一家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周先生经同行引荐,向“工星人”平台求助,最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难题。“工星人”是由星宇电子(宁波)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总部位于奉化,该平台以互联网为桥,助力企业实现生产过程中的数字化发展。目前,注册用户已超60万人次,年交易额和交易量均突破3亿元。
我区鼓励智能制造工程服务机构面向重点行业,打造数字化改造解决方案和“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对为国家试点项目企业提供总包服务的工程服务公司,按服务质量最高给予服务收入10%的奖补。目前,已完成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服务商资源池遴选工作,7家服务商纳入区级服务商资源池,其中,5家服务商纳入市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总包商。
示范“给力”
推动由点扩面改造提升
对于改造意愿强、基础好的头部企业,我区实施“一企一策”跟踪培育,高标准打造标杆示范,着力建设国家、省、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2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4个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8个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
面对传统优势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我区以气动产业为试点,通过示范带动、复制推广、仿样学样,总结数字化改造经验,为全面推进数字化发展提供助力。星宇电子(宁波)有限公司在数字化工厂改造后,设备联网率达91%、生产效率提高25%、企业运营成本降低21%、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2%、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2%、能源利用率提高12%,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截至目前,全区气动行业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项目建设,实现了“3个20%”,即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20%以上。
今年2月,奉化区数字经济促进会成立大会召开,首批会员单位集结区内61家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数字经济领域实力企业,构建开放合作且更具韧性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为我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活力。通过发挥数字经济促进会和行业协会等平台作用,以“甬山讲堂”系列活动、“工链圈”管理学院为载体,今年1至9月,全区先后召开数字化转型推进会3场、举办各类培训27场次,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明方向,提高全区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