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村播”跨海 “云边青年”讲述中国乡村振兴故事

通讯员 赵伊丽

近日,大堰镇“云边青年”海外传播中国乡村振兴故事项目连续斩获2024年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2024年宁波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该志愿服务项目是由大堰镇侨联委员、留法学生王韩含发起,集结海外留学生和国内新媒体人作为核心团队成员,将国内新媒体制作的视频翻译成英、法、韩等多国语言,通过“乡创青年看乡村”“交互叙事看乡村”“旧貌新颜看乡村”“媒体视角看乡村”四大主题,向全球观众展示中国乡村的自然风光、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讲述中国乡村振兴故事。项目吸引了238名留学生志愿者参与。

建立侨领域传播体系 凝聚侨青志愿力量

“让‘村播’远离低俗化、庸俗化,展现和美共富的新农村,传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新风,激励海外留学生、创业者回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吸引更多乡村回流力量。”5年前,留法学生王韩含萌生让世界看见中国云边乡村的梦想,发起“云边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致力于讲好中国乡村振兴故事。

有了项目思路,第一步是组建队伍,大堰镇积极对接,通过举行“云边之约 梦启乡村”招募发布会等多种途径,以“点、线、面”全覆盖的形式,召集了曾留学美国等地的返乡创业侨青、国内新媒体人、国际友人,成立“云边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志愿者围绕“直播+乡创、美景、产业、人文”宣传主线,将中国乡村的故事经国内新媒体制作成图文及视频作品后翻译成英、法、韩等多国语言,通过国内及国际平台发布“村播”,构建起海内外传播网络体系,让小乡村的故事飞出大山走向国际。近日,区人大代表、“云边青年”志愿者王韩瑜更是赴迪拜推荐“云边镇”大堰的乡村振兴故事。

整合提升本地直播资源 打造侨宣新颖载体

该团队运用“采、编、汇、展、传”的五步法,自发用镜头记录,展现家乡“一山、一水、一村、一景”,用“侨”视角、国际语言叙说家乡发展故事。今年以来,大堰镇持续培育“娜娜的乡村生活”“谢界山里的哈哈哈”“淘淘家”等本土自媒体团队做大做强,并引进知名博主果小桃等大V团队打卡大堰,海内外十大平台矩阵发布视频获取巨额流量。旅游博主“房琪”拍摄的《云边有个小卖部》视频点击量破亿。

借助流量,大堰镇串联侨助工坊点位,推进八大侨生态研学课堂落地,打造“1+8+N”云上大堰侨传播点位群。紧抓乡村美景、产业发展、绿色人文主题,通过微电影、小视频、软文稿等二度创作解读形式,推出网红新爆款,打造传播点位群和新热点。

此外,该团队不断完善全链式配套服务机制,引导“金缘光电”侨商农场、箭岭环境学习中心、高山梯田户外直播基地等向文化富集地、网红打卡地、生活新场景转型升级,配套引入大学生志愿者、同声翻译员、音视频制作等团队,提升宣传质效。通过讲述“家乡的画面”“家乡的声音”“家乡的味道”背后故事,展示中国乡村的发展机遇和政策支持,吸引海外学子回国参与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智慧。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打造文化传播基地11处、流量热点96个。

构建海内外传播网络体系 传递侨胞爱国心声

该团队紧扣“三大主题”,展示中国乡村新面貌。今年,在谢界山村观岑山野美宿,志愿者服务队成员岑哲密在乡村开了一场“村T”时装秀,将千年古村落的静谧与当代年轻人的脉动交织成一道动人的风景,让田间直通“巴黎时装周”。“身为乡创青年,希望通过我们分享的新创造、新内容、新故事,吸引更多的新鲜血液流入到新的乡村里,用新的思维去创造更多可能,把新的乡村生活传播出去。”岑哲密表示。

不仅如此,该团队多次组织来自俄罗斯、也门等7个国家的20余名留学生代表开展学习交流、青年说等活动,解锁奇妙乡村之旅。“这样自然的乡间田野,我非常喜欢这里”“我非常喜欢村里的历史文化,强烈安利小伙伴们都来走走看看”,外国留学生们主动在自己的TikTok账号上为“云边镇”打call,用“老外”的视角向世界展示中国乡村的新面貌。

此外,该团队还创新推出“中国有个云边小镇”“我在莺莺小卖部等你”等热搜话题,通过返乡创业侨青、国内新媒体人、国际友人及国外媒体等载体,向海外讲好中国乡村振兴故事,海外认同度不断提升。项目实施以来,218个短视频累计点播量超7.2亿人次。“云边青年”志愿者讲述的“村播”中国乡村故事已在全世界50余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和传播,让世界看到中国浙江的这个小乡村,让大堰镇悄悄地在世界“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