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心 双向互通 多方联动 “1+2+N”涉企司法服务体系绘就“法护营商”新图景
记者 王璐 通讯员 胡宇昕
近年来,区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针对商事主体多元司法需求,在立案、审判、执行各领域、各环节持续发力,打造了“1+2+N”涉企司法服务体系,为奉化建设“营商环境最优示范区”贡献司法之力。
“一个中心”
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有“道”
“你好,我经营的园林公司账户被冻结了,工人们等着发工资,能帮我们想想办法吗?”今年10月,我区某园林公司负责人老李来到区社会治理中心,焦急地询问工作人员。
诉前调指导中心的法官与宁波至行商事调解中心的调解员共同接待了老李,并通过系统查询到了园林公司的涉诉信息。原来,该园林公司有一笔8万余元的花木款未按时支付给苗木公司,苗木公司将其起诉至法院,要求其支付货款。
“不是我不想付款,是公司最近遇到了一些困难,现在账户被冻结影响日常经营,你们能否联系原告,帮我们调解一下?”老李向工作人员提出申请,调解员当即联系苗木公司代理人,告知对方园林公司的调解意愿和经营状况,法官详细核算双方往来账目,对园林公司的还款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估。经调解,苗木公司同意先申请解封,园林公司分两期支付所欠款项,双方签订调解协议。不到一个月,园林公司按协议履行全部付款义务,双方“重新牵手”。
据了解,为提升涉企纠纷化解效率,2023年6月,区法院成立营商环境司法保障中心,下设商事速裁解纷专班,集中办理买卖合同纠纷,“一站式、全链条、高效率”快捷解决纠纷。今年7月,为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效,区法院在前期成功探索的基础上,成立诉前调指导中心,配备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3名立案员、4名书记员、6名人民调解员入驻区社会治理中心,进一步激活诉前调解工作效能,将涉企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自诉前调指导中心成立以来,区法院涉企纠纷办案效率提升125.6%,已成功化解商事纠纷943件,调解成功率40.1%,涉及标的金额9307万元。
“双向互通”
执破融合助企纾困有“效”
“执破融合”是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的有机融合,是依法解决“执行不能”案件、激活破产程序潜能,进一步确保执行程序和破产程序顺畅衔接的有效途径。
今年以来,区法院加快“执破融合”探索步伐,充分发挥执行程序的强制功能和破产程序的拯救功能,与企业加强“双向互通”,帮助企业以“最小成本、最快速度”重获新生。
我区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为奉化引进多家“新质生产力”企业和多位高技能型人才。今年年初,该公司因一起合同纠纷被诉至区法院。经查,该公司与属地街道、某科技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因科技公司未按协议约定完成目标产值、人才引进等任务,要求解除协议并赔偿各项损失300万元。而科技公司认为对方公司未能履行服务义务,另案起诉要求对方赔偿损失200万元。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承办法官发现该公司在法院存在一起执行案件,因未履行到期债务,其债权人在执行程序中对该公司申请破产清算。
“表面是一起案件,实际是三起,且关系到一家具有发展潜质企业的生存问题。”案件承办法官介绍道。为寻找最优解法,承办法官联合执行局、属地街道共同探求“破题之道”。由于该公司拥有完备的培育体系,仍具备孵化能力,直接受理破产清算将影响其正常经营,最终损害的是债权人的利益。对此,执行法官积极沟通,最终成功促成该公司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并履行全部案款,债权人撤回破产申请。后经多轮沟通,该公司与科技公司就协议解除、款项支付等事项达成共识,该公司的全部争议得到妥善化解,企业从濒临破产逐渐走回正轨。
通过前期实践积累的经验,今年,区法院出台《立案、审判、执行转破产程序一体化行动方案(试行)》,截至目前,受理“执转破”案件51件,办结26件,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缩短23.6天,化解各类案件460余件。
“多方联动”
回应企业司法需求有“声”
为解决企业涉法涉诉急难愁盼,2023年,区委依法治区办发布“法护营商”奉化十二策。在此基础上,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区法院、区司法局多方联动,共同推出“法护营商”十二问答涉企服务举措。区法院围绕企业信用修复、知识产权保护、涉企金融纠纷等事项提供便企司法举措。
“下一位现场连线的听众想咨询装修方面的法律问题,请现场法官代表连线解答!”在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区法院干警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税务局、奉化海关等20多家单位,共同做客奉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直播间,现场连线观众并回答提问,反响热烈。
此外,区法院与区工商联、区金融办、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开展代表委员进法院、送法入企、法企共建等活动30余场,实地走访企业20余家,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详细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需求,并针对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容易忽视的风险点,提出具体法律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及时了解行业政策法规,切实提高企业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下一步,区法院将持续优化诉讼服务、密切代表委员联络、推进破产重整、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司法保障体系,有效回应企业和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宁波‘实践样本’贡献司法之力。”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