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一芽一叶一抹香 匠心守护黄金茶

记者 郑连乔 通讯员 段凌云

春风伴雨茶飘香,清明时节,西坞街道四维村的利源茶场内一片葱茏。进入春茶采撷期,利源茶场负责人邬武汉忙得脚不沾地,吃住都在茶场里,时刻关注着茶叶的生长与采摘、制作。

“要说我最挂心的,还是这个‘宝贝’!”邬武汉告诉记者,茶场内有30余亩黄金芽,由于该品种需采用极为讲究的采摘、挑选、制作方式,要小心伺候着,每天都要好几次近距离查看长势及色泽情况。

黄金芽是绿茶中的黄色系白化茶,光照敏感,在阳光的直射下,茶树叶会呈现柔和的黄绿色,发出淡金色光泽。因黄金芽“三黄”即干茶亮黄、茶汤明黄、叶底纯黄特色,以及富含氨基酸,口感鲜爽、清香馥郁,饱受消费者欢迎。

黄金茶的制作要求极为讲究,一芽一叶,精挑细选。“芽叶要保持长度2厘米左右。”邬武汉介绍,采摘时间也很关键,“一般选择在下午,晴天,在阳光直射下采摘的,口感、颜色最佳。”同时,采摘时不能用指甲掐断,需要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茶芽轻轻提起,否则茶根变黑,影响茶的质量。

在摊青、杀青、揉捻、炒干环节,每道程序,邬武汉都要亲自把关,“摊青时间的长短,取决气温和湿度,要看鲜茶的软化度和水分挥发情况。”在摊开的竹制席面上,邬武汉不时翻看摊放的黄金芽,精挑细选,剔除杂质与不合标准的茶叶,并通过手指,细细感受,“这关键是度的把握,需要依赖长期经验的积累与反复实践。”

杀青、揉捻、炒干,每一步都检验“真功夫”,纯手工完成,全程依靠制茶者的双手,凭感觉和经验掌控火候,观察茶叶的炒制进程。邬武汉将摊青后的茶叶放入生铁锅里,控制锅温在80℃至150℃,用双手不断旋转、翻炒,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干净利索。“既要用手感受温度,又要感受茶叶水分,待茶叶青气散尽,形成茶香时,杀青工序就完成了。”邬武汉说。炒干最考验制茶技术,翻炒频率要根据锅温,过高易碎、过低会造成部分茶叶变老,影响口感。

黄金茶的制作来源于古老的手工制茶技艺。2021年,“黄金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七批奉化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邬武汉入选“黄金茶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