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激活“美丽经济” 大堰镇乡村旅游蹚出共富新路
通讯员 赵伊丽
近年来,大堰镇持续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结合共同富裕山区样板创建,紧盯“低碳标杆”“共富样板”“美丽典范”三个关键要素,以精准对接市场和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为导向,让游客体验看得见、摸得着的乡愁。该镇先后获评省园林城镇、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宁波市民最喜爱的十佳乡村微度假旅游目的地,2023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73.9万人次、留宿1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9亿元。
一核一带,筑牢全面保障根基
“一张图”引领。制定大堰乡村旅游共同富裕示范区产业提升策划方案,明确“一核、一带、N组团”。其中“,一核”为大堰村乡村旅游共同富裕示范村;“一带”为乡村旅游共富示范带;“N 组团”为谢界山精品民宿项目组团、箭岭环境学习中心项目组团、“共富工坊”项目组团等旅游架构,“旅游镇变度假区”建设格局进一步成型。“一揽子”帮扶。自开展宁波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该镇先后出台《大堰镇人民政府关于扶持民宿型农家乐特色村发展的暂行办法》《大堰镇乡村旅游发展补助奖励政策》《大堰镇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奖补政策,提振旅游市场信心和活力。
以节促旅,打响“云游大堰”品牌
“大堰镇的梯田油菜花很有特色,不用去江西婺源,在这里就能看到大片大片的油菜花,今年还新增了剧本游,通过游戏了解乡村的历史沿革和人文特色,玩得很尽兴,以后还要来……”3月23日,一年一度的“云上大堰·春日相见”生态文化节在满目金黄中“绽放”,以花为媒、以花为节,串联起农文旅等“新花样”,开启一场春季共“富”之约。近年来,大堰镇开启“一季一节庆”“月月有主题”四季常游模式,周期性举办生态文化节、采摘游、自然研学、暑期周周乐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农业、民宿、旅游、研学等聚合效应,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打响“云游大堰”公共旅游品牌。龙年春节前,大堰镇谢界山民宿联盟还举办了首届“年猪宴”,现场红火热闹,吸引当地村民和从外地而来的游人欢聚一堂,喜迎新年到来,赏乡村振兴好风光。“今年,我们将创新办节方式,紧密结合‘渔樵耕读’山区镇乡愁元素,迭代升级四季四节活动。”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更新油菜花节、水稻节、年味节等品牌活动,将“红绿”旅游资源“串珠成链”,设计推出生态研学之旅、百年初心之旅等精品线路,不断加大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推广力度。4 月中旬,该镇计划推出精酿啤酒节。
业态创新,建好旅游重点项目
近年来,大堰镇注重塑造文化内涵,推出生态环境教育特色线路。充分发挥传统古村落、田园风光、名优农特产等优势资源,定期举办特色节庆活动,着力打造以浙东小婺源西畈梯田、湖边桥壁画村、后畈缸瓦艺术村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呈现多点开花、持续火爆的喜人景象。2023年以来,全镇各地累计开展乡村民俗文化活动200余次。深化打造“诗意谢界山”宿集品牌。随着“里秧田”“诗田山居”“观岑”等 3 家高端民宿相继营业,目前,全镇共有民宿43家,其中白金宿1家、省非遗主题民宿1家、银宿 1 家,提供就业岗位 175个,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超 300万元。今年,该镇计划以投资额约1 亿元的首开一期项目为依托,加快推进云朵里酒店、尚书家宴项目建设,更新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开放运营常照户外露营基地、后畈乡村美术馆、后畈农创馆、南溪灵芝科普馆等一批旅游新场景,丰富游客旅游体验。加快打造生态绿谷线,结合景观提升、道路改造、三线落地等,抓好点位提升,力争年底前呈现“一步一景、处处风景”的堰上风光。
产业振兴,走好生态共富路径
“以生态‘小切口’撬动旅游‘大盘子’,做深做实生态价值转化文章。”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大堰镇深化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教育特色镇建设,举办宁波市六五环境日主题活动、中德乡村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研讨交流活动,成立滕头乡村振兴学院箭岭院区,建成箭岭环境学习中心,增加旅游综合收入 72.5万元,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以农旅融合发展思维,统筹布局高山药材种植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同时,借力春季生态文化节、采摘游、蜜桃市集、丰收节等活动,展销高山大米、高山小香薯、高山水蜜桃、大堰白茶等绿色农产品,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助力村民村集体持续增收。今年,该镇将继续深化“云耕大堰”品牌建设,奋力培育“大堰白茶”“高山灵芝”“高山番薯”等核心产品,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助力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深挖连山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元素,聚力开辟文旅融合新路径,持续深化“诗意谢界山”等核心文化品牌。深度挖掘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教育特色镇优势资源,运营箭岭环境学习中心,通过研学引流、会议引流为乡村振兴赋能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