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构建“一轴、三区、多点”零碳体系 大堰获评浙江省低(零)碳乡镇(街道)试点A级

b2232a1c-d858-42eb-8eca-cc2f3e96131f.jpg

通讯员 赵伊丽

本报讯  5月15日,由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浙江省科普联合会主办的浙江省2024年“全国低碳日”活动在杭州举行。活动现场,主办方为赛马评估结果A级的全省第一批低(零)碳试点乡镇(街道)进行授牌,大堰镇名列其中,并上台介绍了低(零)碳试点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大堰镇把打造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教育特色镇作为低(零)碳试点建设的新赛道,构建起“一轴、三区、多点”的零碳体系。以“零污染”“负排放”为引领,建成运营集环境学习、数字体验、多元展陈、培训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箭岭环境学习中心,在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的指导下,成功承办中日韩、中德等环保主题交流活动,累计接待各类学习团队160批4500人次。与此同时,该镇布点建设清洁能源展示中心、低碳广场、水电风机、山地光伏等零碳宣教场景,构建起一体多元的零碳教育阵地。

聚焦“固碳增汇”和“减排降耗”双提升要求,大堰镇建设“绿色生活、绿色生产、绿色生态”三大体验区,因地制宜拓宽零碳“路线图”,一方面大力倡导环保集市模式,农历每月十五开展全镇垃圾大分类换积分活动,培树乡民绿色生活理念。另一方面,引进来料加工、中药材种植等环境友好型富民产业,构建绿色生产模式;启动全区首个碳汇交易试点改革,编制完成《竹林经营碳汇项目减排量核算报告》。同时,实施“整镇重整”计划,回收39个偏远高山村宅基地372亩,启动实施退宅换林工作,着力构建人口、资源、配套向镇区集聚的集约化发展模式,不断巩固绿色生态成果。

以“一茶一药一宿”绿色低碳产业为引领,大堰镇打造低(零)碳产业集群,展现“产业‘含绿量’引领发展‘含金量’”的生态价值转化路径。通过肥药双减,大堰白茶实现稳产提质,2023年产值突破1亿元,惠及600余户白茶种植户;高山中草药,灵芝、黄精、香橼等试种面积达500亩,亩均收益超2万元,打破传统花木、果树等种植格局;“民宿集聚村”推出生态采摘、零污染餐饮等多元个性化产品,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3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