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002980647B/2024-154028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主题分类 | 水利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水利局 | 发文日期 | 2024-06-21 |
关于区政协二届三次会议第20240187号提案的答复
王伟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改造提升村级水站,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建议》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奉化区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此提案我局领导非常重视,经专题研究讨论,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现状基本情况
根据《浙江省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的实施意见》(甬政办发〔2019〕3号)的总体部署要求,我区于2018年至2020年实施了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通过实施市政管网延伸,撤并镇(街道)小水厂和村级水站,整合资源,扩大市政供水规模和能力,打破镇(街道)行政区划界限,扩大镇(街道)水厂覆盖范围,统一调配供水水源,合理布局供水网络。实施联片水站工程,以多塘联供、塘库联调和村村联网等多种水源保障方式,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至2020年底,全区累计投入资金6.57亿元,农村水站数量从原有的163座整合至63座,受益人口24.52万人。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85.6%。
二、主要做法
(一)引进现代化设备,农饮水供水水质大幅提升。我区63座农村水站中,45座采用了稳定度高、机械性能好的聚砜材质内压超滤膜设备,在原水水质满足设备进水要求的情况下,设备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106项检测指标要求。与传统净水设备相比,可有效减少沉淀消毒药品的投放,提升农村水站产水品质。
(二)落实专业化运维,农饮水管护水平实现跨越。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农村饮用水实现“区级统管”的要求,区水利局在2019年委托第三方物业化公司对全区农村水站进行统一管理,彻底改变了原由村民自管带来的水站运维水平低下的局面。2024年1月,我区又顺利完成了农村供水一体化管理改革,区水务公司开始接管全区农村水站的日常运维,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全区农村水站运维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做好“应通尽通”建设。一是做好村级水站管网改造。2022年总投资1700万元,对尚田街道、大堰镇、溪口镇7座农村供水站,12个行政村共计122.2公里的农村自来水管网进行改造,受益人口约9000人,该项目被列入2022年省民生实事工程,我局超额127.5%完成任务。2023年对4座农村水站管网进行更新改造,总投资700万元。二是做好农村水站蓄水沉淀池建设。2022年至2023年,总投资3600万元,对大堰镇、溪口镇及萧王庙街道18座农村水站蓄水沉淀池进行改造。其中2023年16座农村供水站的蓄水沉淀池建设项目被列为区级民生实事项目,已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在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期间,蓄水沉淀池充分发挥了明显效果,既能沉淀源水,降低浊度,延长净水设施设备寿命,又能延长应急供水时间,确保台风期间的老百姓安全用水。
(四)推进数字化建设,打造农村供水智能安全管理体系。2021年至2022年,区水利局投入资金1200万元,分二期完成了54座农村水站水质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可实时监测各水站的供水水量、浊度、pH值、余氯等主要指标,实现农村供水全时段、全方位、全过程监控。2023年,投资150万元完成了全区23座农村水站水源地山塘的应知感知体系建设,实现水站水源地山塘水位实时监测,进一步延伸了农村饮用水的管理链路。
(五)开展标准化创建,农饮水运行管理提档升级。对农村水站水源管理、制水流程、巡察记录、水质控制、应急处置等5个环节规范了管理标准,让水站管理人员有标准可依,让监管单位有标准可循,进一步提升了水站管理水平,确保了农村供水品质。截至目前,我区已完成了供水人口千人以上或供水规模200吨/天以上的10座农村水站的标准化创建。2023年,我区溪口镇锦溪供水站作为全国唯一一座村级水站,被评为水利部标准化管理工程。2024年我局计划全部完成63座农村水站标化创建工作。
三、存在问题
(一)农村水站供水保证率偏低。我区农村水站供水范围集中在山区高海拔区域,水站水源地大部分都是小型水库、山塘及溪流,水源调蓄能力不足,遇高温干旱等特殊天气时,部分山区供水压力较大。如大堰镇、溪口镇个别水站,因2023年汛后因少雨原因造成供水紧张,最严重时保供天数仅15天左右。
(二)部分村民安全饮水理念落后。近年来,经过区水利局、区卫健局和属地镇(街道)的持续宣传和管理,我区大部分农村居民的安全饮水意识有了较大提升,但仍有部分农村居民习惯喝未经处理的原水,对农村水站正常添加消毒药剂还存在抵触心理。部分村民存在阻止水站管理人员正常加药,甚至关闭电闸等行为。
(三)农村居民节约用水意识薄弱。我区农村居民普遍存在“水是天上来的,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我不用自来水就要被别人用”的错误思想,农村供水还存在用自来水来浇花、养鱼,甚至整天都不关水龙头,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虽然各镇(街道)村都制定了水费收缴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够,不能很好约束村民的浪费行为,造成部分水站实际用水量远超设计制水规模,造成供水紧张及水质安全隐患。
(四)农村水站水源安全存在风险。我区城市供水系统对水源地有规范严格的保护措施,而农村水站水源地相对分散,农村各类花木、水蜜桃、香榧、银杏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在山区,施用的农药化肥数量较多,施用后的药瓶、包装袋随意丢弃,造成的农业污染对我区村级水站饮用水水源的威胁较大。目前水源地基本由属地镇(街道)及村负责监管,由于技术和资源限制,对水源地的保护可能存在不够到位情况,导致水质不稳定或存在安全隐患。
四、下一步计划
(一)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供水建设进度。一是持续扩大规模化供水覆盖面。充分发挥市政管网和镇级管网供水优势,对有条件实现规模化供水的农村区域要应通尽通、能纳尽纳,2024年计划实施完成的农村规模化供水“应通尽通”工程,估算投资1785万元,主要对我区10个村的农村水站进行联通,铺设管线全长约17公里,增设加压泵2座。在10个农村水站中,大堰镇有5个,分别为南坑岙水站、南溪水站、万竹联片水站、洞坑水站、西堡岙水站;尚田街道有5个,分别为汇溪村(楼家岙)水站、印家坑水站、条宅水站、杨家堰水站、柴家岙水站。二是积极推进农村供水水源地建设。对高海拔山区水站,要多措并举、广纳水源,采用多源一水建设一批集水井、蓄水池,进一步拓展单村水站源水,确保源水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要加强农村水源地巡查保护工作力度,一体推进农村生活污染、农业污染治理,确保源水安全。三是持续推进农村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密切关注农村供水管网运行情况,及时掌握管网破损老旧情况,分批次改造农村供水管网,确保农村供水从源头到龙头的全链条安全可靠。
(二)进一步强化农村饮用水运行管理力度。一是强化日常监管。以日常巡查、“四不两直”抽查等方式,对农村水站运行、产水水质、供水保障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管,对于发现的各类问题,建立区级问题清单并实行销号管理。二是强化水费收缴。督促相关镇(街道)严格执行农村水费收缴制度,探索完善科学合理的水费收缴机制和奖补机制,通过水费的撬动作用,促进农村居民改变浪费用水的陋习。三是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维度的宣传活动,持续对农村居民安全饮水、节约用水意识加强宣传,引导村民树立节水意识及普及安全饮水知识。
(三)进一步提升农村饮用水改革强度。一是聚焦稳定供水,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机制。持续推进村级水站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细化标准化管理单元,建立供水短缺村庄清单管理制度,开发应急备用水源,建设供水站蓄水沉淀池。二是聚焦安全供水,完善数字赋能机制。迭代升级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实现水站全天候在线监测。推进农村水站水源地感知系统建设,实时掌握水源水位情况。三是聚焦高效管水,完善系统性治理机制。探索水站标准化运维模式,水站日常运行养护、水源巡堤察等工作实行物业化管理。试行用水大户定额管理,促进社会节约用水。
通过以上措施确保高质量构建我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高水平实现“城乡同质饮水”。
宁波市奉化区水利局
202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