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索引号 11330283002982626L/2024-154878 组配分类 部门街道文件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字号 裘政〔2024〕26号 发文日期 2024-07-17 成文日期 2024-07-0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发布机构 裘村镇

关于印发《裘村镇乡村振兴专项实施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字体:【大】 【小】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特色区部署要求,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结合裘村镇“十四五”规划,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与省市区委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锚定“绘好山居图,畅享大蓝湾”总目标,围绕“甩包袱”、“做贡献”、“育特色”三篇文章,推动落实“一核、两湾、三线、N组团”发展格局,做深做精农业固本培基、乡村村域整治、农民扩中提低和村集体经济增收四篇文章,联动推进保供、双强、美丽、善治、共富、惠民、强村等七大行动,落细落实19项重点工作,为加快高水平一体化建设滨海现代服务业创新集聚区贡献“三农”力量。

(二)主要目标

到2026年,高质量发展体系更加完善,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全域旅游品质规模双提升,长三角一流的山海乡村旅游度假胜地得到市场认可。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未来社区、智慧乡村建设卓有成效,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生态康养山居图展现崭新画卷,高水平一体化建设宁波湾现代服务业创新集聚区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二、做好“三农”四篇文章

(一)做好农业固本培基文章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稳妥推进耕地“两非”整治,大力实施“恢复地类”、耕地质量等级提升、节水高效灌溉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重要农产品保供提升等重点项目,加大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力度,提高农业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1500亩绿色农田项目落地,端牢端稳“中国饭碗”。

(二)做好乡村村域整治文章

立足生态宜居,以村域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引领,全面开展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持续优化乡村规划布局,大力实施蓝色海湾风景线、村庄特色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提升等重点项目,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特色乡村组团式、片区化集聚提升发展,构建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三)做好农民扩中提低文章

锚定高素质农民和低收入农户两个关键群体,谋划农民扩中提低三年行动,加大改革赋能力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大力实施农民多渠道增收致富、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两进两回等重点工作,持续促进强农惠农富农,形成多点发力、多极增长的农民增收新格局。

(四)做好村集体增收文章

紧盯村集体经济发展,深入推进“百村百业、强村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服务经济、乡村经济,做强党建联盟模式,以强村辐射带动、资源整合共享、产业众筹发展等方式,打造形成一村创一业、百村兴百业发展格局。到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完成80%,到2025年,实现全覆盖。

三、推进七大重点行动

(一)开展农业强基行动

1.提升粮食安全水平。压实粮食生产党政同责,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进粮食绿色优质高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稳定粮食扶持政策,探索完善粮食订单市场化动态调节机制,支持油料作物、旱粮种植,推广水稻、小麦等完全成本保险,提高农户务农种粮积极性。制定“非粮化”整治清退后统一流转办法,加快探索农业“标准地”改革,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

2.提升耕地质量水平。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固本强基,开展地力提升、设施配套、功能协同项目建设,强化“非粮化”整治,严守种粮属性,确保每年种植一季以上粮食作物。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提高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耕地统筹管理水平,实现永久基本农田、粮功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区“三区合一”,形成一张图版管理。

3.提升渔业生产水平。全力推进养殖塘150MW渔光互补项目,在2800余亩养殖塘区域建设安装总装机容量170MWp光伏发电设施设备,年均上网电量为21138万KWh光伏发电项目,同时配套建设升压站等,实现双碳减排绿色节能目标。加快渔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健康养殖,创建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

(二)开展农业双强行动

4.扎实推进科技强农。大力引进培育种业企业,鼓励引进区外优势种业企业落户。加强同宁波大学、宁波海洋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扩大水产苗种生产规模。积极开展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鼓励开展水产品、水蜜桃制品、笋制品、茶叶等生产加工技术研发,加快新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

5.扎实推进机械强农。稳步提升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和代耕代种代收等社会化服务。加大对蔬菜、瓜果、茶叶、畜牧、渔业、花木等特色产业机械化扶持,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推进农艺与农机相结合。加大农机报废补贴力度,加快淘汰老旧农机具,推广节能环保、精准高效、技术先进的新型农机产品,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种养殖效益。

6.扎实推进产业融合。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延伸农产品价值链。做活文旅康养融合产业,加快发展休闲旅游、精品民宿、庭院经济等新业态,拓宽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化通道。完成“逐梦滨海”精品线建设,依托宁波湾省级旅游度假区优势,实现“滨海-裘村”双向融合联动。丰富乡村旅游发展内涵,新建裘村乡村全域旅游数字会客厅科技馆、裘村智慧旅游系统,推进嗨野露营基地二期建设。以“元创裘村”产业化打响乡村旅游“数字化”品牌,持续开发AR+、VR+等多款具有地域特色的沉浸式场景应用。

(三)开展乡村秀美行动

7.实施村庄空间优化。加快村庄布点规划修编,对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推进拆村建居,对常住人口50人以下的自然村加快整治退建,对产业集中人口集聚的中心村加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对一般保留村庄以基建提升改造为主,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在保留传统格局、历史风貌、人文环境的基础上,注重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和当代价值,系统推进、合理利用、综合开发。

8.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全域谋划、全要素整合、全方位整治的要求,统筹推进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打造蓝色海湾风景线、逐梦滨海风景线。完成1个省级未来乡村建设(马头),完成1个市级艺术赋能村庄建设(陶坑),开展2个区级乡村运营试点(马头、陶坑),开展2个村农房改造(石盆、翔鹤潭)。

9.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建立健全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管理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深入开展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扩容提标,按照“应建尽建、应接尽接、建设改造一个、达标一个”的要求,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建设改造、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运行有效的垃圾分类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无害化、回收利用资源化、管理智能化,积极开展省级典范村创建。

(四)开展乡村治理行动

10.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压紧压实基层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村级班子建设,开展“一肩挑”后基层治理体系改革落实年和村社干部“党性党风教育年”专项教育活动,深化推广村党组织运行“五小”工作法,健全落实村组织分工分责、日常运行、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等各类制度机制,推动村社组织高效运行。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星级考评和底线管理,对后进村党组织整顿提升。

11.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完善。全力在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上全面突破,决战黄贤违建别墅处置,大力化解阳光海湾政策处理等历史遗留问题,配合完成S312沿海中线拓宽工程裘村段拆迁项目涉及32户政策处理工作。持续落实“除险保安”各项措施,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开展企业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加大联合执法检查力度。实行民生诉求及信访问题全量化预警机制,及时聚拢涉稳、“民转刑”、“刑转命”等苗头矛盾纠纷。纵深推进“1612”与“141”两大体系衔接与“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加快示范“道德庭”和共享“法庭”建设。

12.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坚持发展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化“家园理事”制度,实现80%及以上的社会治理问题在镇级以下层面解决。持续加快法治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善治村创建,开展清廉村居标杆建设。抓好农渔业本质安全,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等。

(五)开展农民增收行动

13.全面深化促农增收。充分利用青创农场、乡创平台、乡土人才“百人计划”培育等载体,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工资性收入。盘活农房、宅基地等闲置资源,鼓励村集体和农民依法依规发展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等,大力培育农产品线上销售新模式,不断提升经营性收入。深入实施农民持股计划,大力发展众筹、入股等合作经济,完善权益分配机制,不断提升财产性收入。持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通过各种惠农补贴和政策性农业保险,不断提升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14.全面深化精准帮扶。建立低收入农户动态监管三级联动机制和低收入农户退出联审制度,加强低收入农户监测,实现精准化、精细化管理。落实好低收入农户在低保、医保、住房、综合保险、分红、就业等方面的保障和救济,做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等制度对失去劳动能力低收入农户兜底保障作用,常态化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工作。通过产业、劳务、来料加工、电商、公益性岗位等举措,提升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能力。

15.全面深化“两进两回”。实施乡村振兴人才集聚行动,加大“凤麓杰出农匠”、乡村创业创新人才等政策宣传,引进培育乡村振兴领军型人才、创业创新“新农人”、乡村运营师团队等,提升农业农村领域发展动力。借智借力乡贤侨商力量,进一步优化农村投资营商环境,健全完善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政策,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引导支持乡贤回乡创业,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六)开展城乡融合行动

16.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打造“一老一少”服务品牌,依托社工站、助联体、未成年保护站平台,开展“萤火之光”儿童成长服务项目,全力创成裘四村3A级居家养老服务站。高标准推进国家卫生镇创建,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迎检、暗查工作。精耕“山海裘卫,医心惠民”志愿服务品牌,坚持每月开展义诊进村活动。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抓手,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建设,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打造十五分钟政务办事服务圈。

17.推进文明风尚现代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好人文化传播。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传承红色家风、弘扬光荣传统,精心组织“家风伴我行”系列活动,以醇正的家风涵养清朗的党风政风社风。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引导群众破除奢侈浪费、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开展文明乡风好习惯养成行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积极探索善治积分做法,将村级收益分配、村民激励机制与治理积分挂钩。

(七)开展村集体提质行动

18.加大集体经济培育力度。发挥强村公司联村带农致富作用,实施以农村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集成改革,通过飞地抱团、数智交易、科技支撑、职业运营、特色培育、政策激励和金融服务等手段,有针对性谋划一批增收项目,形成“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新模式,带动村村、村企联建共建,促进村集体经济新一轮动能转换。到2025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实现全覆盖。

19.加大集体资产盘活力度。依托乡村运营师,采取全域经营、股份联营、乡贤引领、电商带动、创客联盟等模式,参与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租赁经营,激活村集体闲置办公用房、校舍、仓库、设备等资产,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支持村集体开展农村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土地开发等土地整治项目,盘活集体存量土地资源。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乡村振兴建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各环节,切实发挥“一把手”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全局资源要素、人员力量,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步调一致、运转顺畅的推进体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建立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检查考核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将工作成效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任免的重要依据。

(二)健全工作机制。建立闭合运行机制、常态沟通机制、分层决策机制、交办落实机制等四大运行机制,构建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高效运行体系,进一步提升战略统筹能力、要素整合能力和创造执行能力,确保“每日有行动、每周有推进、每月有变化、每季有捷报”。

(三)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社会企业、人民群众等力量,形成全社会参与推动落实、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微博、报纸、电台等媒体渠道,对有益政策措施、经验做法及时宣传报道,对推动共同富裕作出杰出贡献、带动农村发展较好的领头人和优秀乡村企业家加强宣传推介,树立全镇典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