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课堂点亮梦想 中外交流赋能乡村 东南大学中外学生实践团“沉浸式”体验奉化乡土文化
记者 毛超峥 邢昊臻 通讯员 杨玙斐 郑行娜 周洁盈
本报讯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泰国在地图上的哪个位置吗?”8月7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课堂在萧王庙街道青云村文体中心内举行。
当天,来自东南大学中外学生实践团的5名外国留学生依次上台为在场的30余名小学生介绍本国的风土人情。“这里的孩子们特别可爱,特别聪明。”来自俄罗斯的马科在课后点评道。随后,来自该校电子学院的学生们拿出备好的道具,手把手地指导孩子们组装简单的电路装置,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物理知识、科普芯片技术,带领孩子走进科学技术,引导小朋友培养浓厚的科学兴趣。
在课堂尾声,青云村的小朋友们主动提出要教留学生们一首中国古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伴随着稚嫩的童声,5名外国留学生也大声跟读,他们认真的模样收获了小朋友们的点赞。
据悉,自8月6日抵达奉化以来,该实践团一行先后来到青云村、滕头村、滕头乡村振兴学院、蒋家池头村、雷山村等点位参加实践活动。“奉化在乡村振兴和文化保护方面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我们希望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亲身感受,能更好地了解基层所需,从而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乡村实际去做有效的结合。”实践团带队老师叶菁告诉记者。
在经历了3天“沉浸式”的实践学习后,实践团的中外学生们对奉化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自伊朗的荷亚被浙江农村的面貌所深深震撼,“我刚刚在问我的老师,青云是小镇还是农村,因为我感觉到这里的发展很好,和伊朗的农村完全不一样,这里的环境特别美,村庄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去逛,我觉得很好玩,很好看。”荷亚由衷地感叹道。
为更好地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8月6日下午,东南大学和滕头乡村振兴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未来,双方将在人才培养、实训实践、资源输送等多领域达成深度合作,东南大学将进一步加强与乡村的互动与支撑,为乡村这片沃土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的人才,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