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鱼儿“上岸”桶中游 奉甘协作蹚出生态养殖致富路

记者 徐琼 通讯员 林盛吉

岸上也能养鱼?你没听错!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乌史大桥镇一铁阿莫村的鲈鱼养殖基地,记者找到了答案。

从甘洛县城出发,一路向北,便来到了乌史大桥镇一铁阿莫村。走进村里,一排排坑塘映入眼帘,清澈的山泉水源源不断地涌入池中,一群群鲈鱼在池里游来游去。

自奉甘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奉化考虑到该地水资源丰富,山地、丘陵较多,植被茂密,便从该地资源禀赋出发,推动鲈鱼坑塘养殖产业落地,带动当地百姓致富。2023年至今,奉化携手甘洛,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00万元,在一铁阿莫村倾力打造了占地41.62亩的鲈鱼养殖基地。

走进鲈鱼养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整齐排列的超级大圆桶,每个圆桶就像一个个鲈鱼的“别墅”,一直延伸到大棚尽头。“我们养鱼和传统模式不太一样,这个大桶里可是满满的‘黑科技’。”甘洛奉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庞新军说,公司建起了智能化节能鱼舱,水体温度保持在25℃,让鲈鱼住进“温室”。而鱼池底部则按一定角度设计成锥形,水流会沿着一个方向流动,刺激鱼游动起来,养出来的鱼肉质更紧实,口感也更好。

这个“黑科技”平台能智能监测投食量、温度、病情、水质、含氧量等情况。此外,该公司还创新使用全循环水养殖技术,既能把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实时分离,还能使鱼粪和饲料残渣等经发酵形成有机肥,用于灌溉稻田和蔬菜园,沉淀过滤后的水则再次回到鱼池进行循环利用,尾水利用率高达90%,能源节省率可达50%。

如今,养殖基地共养鲈鱼90万尾,鲈鱼年产量90万斤,固定用工26人,增加临时用工2000人次,年增加劳务收入186万元,年产值超1620万元,带动附近4个村、49人就业增收。

近年来,甘洛县在奉甘东西部协作帮扶下,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念好“山水经”,把山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绘就产业发展新画卷,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