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书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生态答卷

记者 王璐 单晓峰 通讯员 罗亚男

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国家近危级珍稀植物水晶兰等珍稀动植物;“奉化云上大堰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入选2024年第一批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蝉联“五水共治”大禹鼎金鼎……2024年以来,区生态环境分局紧盯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解,不断探索实践,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将生态答卷写于奉川大地的绿水青山之间,写于人民群众的心里。

写好“治水”文章 绘河畅水清“靓景”

如今,走进龙潭湿地公园,只见河面波光粼粼,河边绿树蓬勃盎然。“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活在这儿很幸福。”岳林街道龙潭村村民感叹,这里大变样了,再也不是多年前的荒草滩了。

近年来,我区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24年,全区16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11个市控及以上地表水环境功能达标率为100%,全区15个县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三年达到100%。其中,县江国控断面水质连续三年保持在Ⅱ类水标准。此外,我区连续两年获得全省“五水共治”工作最高荣誉——“大禹鼎”金鼎。自“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我区共获得两金、三银、三铜8座“大禹鼎”。

做实“治固”工作 让固废垃圾“瘦身”

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体系,创新推出“垃圾搜集—自然发酵—生态还田”模式,推动垃圾分类和堆肥制作有机结合。

大堰镇箭岭村的垃圾分类方式“别具一格”,与贴着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这些字样的垃圾桶不同,箭岭村的垃圾桶贴的是餐前垃圾、餐后垃圾、其他垃圾。“变几个字,是为了让村民更方便识别,更方便地知道怎么扔垃圾。”箭岭村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分好垃圾后,村里会把这些垃圾再次利用,餐前垃圾做酵素、餐后垃圾用来堆肥、可回收垃圾直接置换生活用品。多年坚持下来,乡村的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此外,我区不断完善固体废物收运处置体系。自2023年试点开展工业固废“公交化”收运以来,全区已有800余家企业纳入“公交化”收运体系,解决园区一般工业固废源头分类不清问题。2024年,我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医疗废物等四大废物收运体系覆盖率均达到100%。

奉上“治海”答卷 创新推出“环保舱”

2023年,我区创新推出宁波首个“海洋伙伴”环保舱项目,组建“蓝海卫士”海洋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建立“捕捞渔船日常打捞—运输船集中运送—村分类处理”的外海海洋垃圾处理模式,形成海洋污染物“回收—运输—处置—再生—高值化”的可循环价值链……“海洋伙伴”环保舱试运行以来,合计回收海洋废旧塑料1400吨左右,产品实现全产业链高值化利用和再加工投放市场。项目执行期内,产业链高值化销售收入约1100万元,新增利税35万元。与此同时,为提高群众对“海洋伙伴”环保舱的知晓率,该项目不定期组织环保公益体验活动,邀请大小朋友“沉浸式”了解海洋污染的严重性,以及塑料回收的重要性,营造老幼皆宜、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2025年,我区将深入开展蓝天保卫、碧水保卫、清废攻坚等专项执法行动,实现“国字号”生态名片突破、“五星级”无废城市突破、生物多样性保护突破等三项突破,以及深化“海洋伙伴”环保舱、探索环境健康管理体系、创新宁波湾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体系、优化大气环境决策系统等四大创新。力争实现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省市下达的指标任务,地表水国控、省控、市控、区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全年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土壤、地下水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隐患排查制度以及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情况报告完成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