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美了乡村 富了口袋——青云村灯会爆火“出圈”背后的故事

记者 毛超峥 邢昊臻 实习生 汪书乐 通讯员 杨玙斐 郑行娜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今年元宵节,萧王庙街道青云村凭借一场别开生面的灯会爆火“出圈”,不仅受到了中央、省市级多家媒体的聚焦采访,同时吸引了超10万人次的客流参观。作为一场已经举办8届的活动,灯会不仅为青云村攒足了知名度,同时也让村民在灯火璀璨中照见新生活。

从自娱自乐到文旅名片

节俭过节办出好成效

青云村灯会始于2017年,为了烘托年味,时任村党总支书记杨海定决定自行筹办灯会,而当时,距离元宵节已不足一周。为了打造一场记忆中的灯会,杨海定率领村两委成员一边奔赴东阳市横店镇考察学习,一边向时任区文保所所长王玮等专家讨教“取经”。“在村两委成员的全力以赴下,元宵节当天,青云村内张灯结彩,村民自发聚在一起打年糕、轧米胖、分茶叶蛋,气氛热烈。”青云村党委书记孙志伟回忆起第一次元宵灯会,生动的场面依然历历在目。

2018年,有了第一次的组织经验,这次村两委提前到深圳采购生肖造型花灯,并引入20户商家前来入驻设摊。当天,吸引了不少周边村民前来参观,这是青云村灯会的首次“出圈”。

2022年,青云村与区文旅集团开展合作,在灯会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了主题晚会、游园活动、非遗展示等。虽然青云村灯会的形式内容日趋丰满,但节俭过节的基调却始终如一,这是杨海定在首届青云村灯会筹办之际就定下的规矩。每年节后,村两委都会第一时间安排专人对花灯、线缆等物品进行清点入库,以待来年再次使用。“这样我们第二年只需要在原有物资的基础上酌情购置,既节省费用,又不影响效果。”孙志伟介绍道。

随着多家单位陆续参与合作,青云村灯会从一场自娱自乐的村级活动逐步发展为萧王庙街道一张闪亮的文旅名片。

从体验者到参与者

村民主人翁意识不断激发

今年的青云村灯会为期2天,活动场地分散设置在儿童广场、游客服务中心、联步青云牌坊等核心区块,村内交错纵横的小巷四通八达、联通南北,行走其间,厚重的青石板和两侧青砖黛瓦让人感觉时光也放慢了脚步。

如此美景除了得益于青云村对于本村古建筑的规划与保护,也离不开村民对于村庄环境的自觉维护。随着青云村灯会知名度的持续唱响,本届青云灯会规模再创新高,早在活动开始前,村两委就组建了一支百余人的志愿服务队,其中半数以上为普通村民。活动期间,志愿者们身穿红马甲守卫在村里的各个节点路口,为村民提供客流引导、车辆停放指引等服务。

而在活动现场,不少女性村民则承担了卫生清洁的重任,由于每天村内都有数万人次的人流量涌入,高峰时段,扫帚等清洁工具施展不开,志愿者们只能用夹子一点点夹起地上的垃圾。晚上8时许,赏灯人潮渐散,清扫志愿者们开始“全员出击”,仅用半个多小时,沿河村道就再次恢复了干净整洁。

“要广泛发动村民,村两委干部首先就要以身作则。”孙志伟点明了核心。每年灯会期间,村两委成员带领本村党员、村民代表发挥“螺丝钉”精神,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干,无形中也感染了周边的村民。而随着“村庄发展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逐步深入人心,村域面貌和乡村民风也在持续发生改变,乱晾晒、乱堆物等不文明行为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村道和和煦的笑容。

村民腰包渐鼓

灯会里发现好商机

除了烘托新年氛围外,青云村两委希望以灯会为媒,发掘更多商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今年,青云村灯会以大型灯会、游园活动、市集活动、主题晚会四项内容为核心,其中仅市集活动一项就吸引了200余户商家报名,而令人欣喜的是,其中有不少是本村村民。经过公开抽签,最终有十余户本村商家中选,占入选商户总数的近20%。村民孙燕君就是幸运入选的商户之一。

作为拥有摆摊经验的“老手”,孙燕君摒弃了烤洋芋、烤年糕、茶叶蛋等传统“赛道”,选择差异化经营,和丈夫出售鲜榨果汁,2天时间收入近4000元,这次成功的副业经历让小两口喜出望外。“希望我们村里能多举办像灯会这样的活动,吸引人流,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孙燕君高兴地说。

而作为活动主办方,青云村两委在面对灯会的爆火“出圈”后则有了更多的冷静思考。如何将流量变常量是决定本村持续发展的关键,青云村作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临近滕头、溪口两大景区,又与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邻,潜力无限。“我们希望延续活动引人的发展思路,计划举办周末市集等常态化活动,吸引大学生、市民前来游玩参观,进一步聚拢村庄人气。”孙志伟谈及村庄未来,一份脉络清晰的发展规划已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