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农创客种出“莓”好生活
通讯员 竺盛涌
近日,笔者来到方桥街道新桥下村海红农场,在一个草莓大棚里找到了张海川,初见时他正蹲在田沟里,给一垄垄草莓植株精心疏叶。
眼下正值草莓采摘旺季,张海川的忙碌是常态。就在当天凌晨2时多,他就和父母一起下田摘草莓,然后马不停蹄地开车将草莓送往溪口的3家水果店和宁波果品市场出售。回来后,又一头扎进大棚干活。
张海川,这名90后的年轻人,是土生土长的新桥下村人。2014年大学毕业后,在奉化的一家物流企业工作。2017年,回到村里,跟随父亲经营自家的草莓田。他边做边学,逐步掌握草莓的育苗、开沟、除虫、疏果、施肥等种植、管理技术及销售渠道。
经过三年磨砺,张海川开始独当一面,挑起了家里草莓经营的大梁。他深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草莓种植必须不断探索创新才能站稳脚跟。于是,他积极从网上查阅资料,虚心向专家请教,还踊跃参加街道安排的各种培训,增长草莓种植知识。
为了提升草莓种植技术和品质,张海川奔赴杭州等地考察草莓育苗场,先后引进了6个种苗进行试种。他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种出了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草莓品种。
为发展草莓育苗产业,张海川还在距村里5公里外的地方租了5亩田,专门用于培育优质的草莓苗,其中约1亩用于自家种植,另外的全部提供给其他农户种植,年销售额达20余万元。每年3月中旬到9月为育苗期,张海川每三天就要去育苗田防病虫害,如遇雨水天气,更是得连着五六天每天跟进。
每年的9月,是草莓种植季。张海川每天起早贪黑,忙于翻地、开沟、起垄、栽苗、盖大棚、盖地膜、除虫等。到了12月初,草莓开始采摘。张海川每天一大早就下大棚,摘草莓、疏叶、选果、装果……然后送给客户。来来回回,忙个不停,有时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近年来,张海川的草莓种植面积从不足10亩增加到15亩,产品品质也在不断提升,深受客户青睐,年销售额从30万元增加到70余万元。这季草莓自去年12月初开摘以来,截至目前销售额已达到50余万元。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为村里草莓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去年,张海川注册了“海红农场”,展现了立足乡村创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目前,张海川正和村里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探索草莓盆景、花束等产品,以期延伸产业链,提升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