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从美丽风景到“美丽经济” 西坞街道以花为媒谱写乡村发展花漾传奇

通讯员 李岁岁

春回大地,百花争艳,西坞街道金峨村又将迎来一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盛宴。4月12日至30日,“阳春三月季 金峨赏杜鹃”西坞街道党建联建十周年主题活动暨2025第九届杜鹃花文化旅游季将在金峨村盛大启幕。

近年来,西坞街道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花卉资源,正逐步成为游客心中的旅游胜地。春日金峨村的杜鹃似火,点燃漫山春色;同期税务场村的七彩油菜花田,如梦幻调色盘铺展大地;到了秋天,庙后周村的粉黛乱子草肆意摇曳,将乡村装点成粉色童话世界。花,是大自然的馈赠,发展“赏花经济”,更是西坞街道近年来以花为媒融入文化元素,带动经济增长、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杜鹃映春 金峨村奏响共富乐章

金峨村,这座隐于青山绿水间的村落,春日被海拔600米的茶山上的杜鹃花海装点得如诗如画。这里杜鹃花种植历史悠久,从最早房前屋后的点缀,发展成如今种植面积达数百亩的花海,30余个品种、逾10万株杜鹃次第盛放,朱红、粉紫、雪白的花浪沿山势起伏,宛如天边倾泻的云霞。其中,“映山红”“锦绣杜鹃”等品种尤为夺目,花期可持续至5月上旬,是浙东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杜鹃观赏胜地。

“最美人间四月天,杜鹃花开映山红。”依托金峨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年杜鹃花盛放之际,金峨杜鹃花节便如期而至,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金峨村杜鹃花节融合民族风情、传统活动与非遗文化,深入挖掘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不仅是一个庆祝自然之美的节日,更回顾历史、传承文化,为游客提供了解、体验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平台。通过这一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的创新实践,金峨村不仅强化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凝聚了村庄的向心力,更有效提升了区域文旅品牌的影响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历经多年培育与发展,金峨村已成功举办八届杜鹃花文化旅游节,每年都吸引十几万游客“闻”花而动。花海引人流,“颜值”变产值,游客的到来带动了周边住宿、餐饮、娱乐等行业的繁荣。村民们凭借丰富的花木种植经验,将花木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庭院经济,把自家院子变成特色民宿、盆景商店,在“家门口”端上“金饭碗”。曾经村民眼中普通的“柴白浆花”,如今已成为共富之花,释放出“美丽经济”的强劲动能。今年的清明假期,金峨村的民宿生意火爆。民宿“班马家吾居吾宿”店长尹维招待假期里来金峨村游玩的客人忙得热火朝天。尹维说,随着“赏花经济”升温,乡村游受热捧,之前盛开的樱花、油菜花已为金峨村圈了一拨粉丝,清明假期里,民宿客人还能观赏到似朝霞燃烧的杜鹃花,更是为村子打响名气。

金峨村以杜鹃花节为发展契机,创新探索“农文旅体康”融合发展路径,成功打造了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运动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该村始终坚持“小支部、大发展”的工作理念,通过数字化改革赋能乡村产业升级和智慧治理,充分发挥党建龙头作用和产业枢纽功能,推动全村花木产业向精品化、互联网化转型升级,构建起党建引领、产业创新、文旅融合、康养宜居的未来乡村共富新格局。通过持续深化“党建+产业”发展模式,金峨村的村民不仅提升了人均可支配收入,更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目前,该村已发展成为西坞街道乡村振兴的示范标杆,其以数字化驱动产业升级、以文旅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经验,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七彩油菜 税务场村的春日绮梦

与金峨村的杜鹃花海交相辉映的,是税务场村春日里的七彩油菜花田。120亩的土地上,黄色、白色、红色、橙色、绿色、蓝色等多种色彩的油菜花交织在一起,构成如梦似幻的田园画卷。每年春季,油菜花如金色地毯般铺展开来,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金灿灿的花海与白墙黛瓦的江南民居交相辉映,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打卡。

2021年年底,税务场村与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开展校地合作,引进种植优质高产的“浙大七彩油菜”,并连续举办了两届七彩油菜花节。如今,“油菜花经济”已成为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每到油菜花盛开时节,田间趣味横生,巨型鸭子玩偶、花田照相馆,还有穿梭于花间的小火车,都是游客热衷的打卡点。周末集市摊贩云集,小吃、饮品、玩具等商品琳琅满目,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乡村慢生活,感受春日田园的独特魅力。

除了油菜花海,税务场村更是一座充满诗意与人文气息的宝藏之地。古老的桥梁、清澈的溪流和宁静的田野,无不让人沉醉其中。这里还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如竹编、剪纸等,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度体验当地的文化底蕴。漫步村中,游客不仅可以赏花、拍照,还能品尝到地道的乡村美食与饮品,而巨型鸭子玩偶的趣味打卡点更是为旅程增添了一抹童趣。如果喜欢稍微上一点“强度”,可以选择在村旁徒步爬山。税务场村位于金峨山和笔架山之间,在山路急速行走定会让你觉得“酸爽”,但清澈的水潭和迷人的青山,又引得不少户外爱好者和摄影发烧友流连忘返。

走进周末的税务场村,沿村道排列的摊位整齐有序,热闹非凡。美食摊位上,村民们制作的乡村味道格外诱人,从米馒头、青团等传统农家小吃,到独具匠心的特色美食,无不令人垂涎欲滴。文创产品摊位同样人气高涨,各式手工小玩意儿和纪念品精致别致,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挑选。村民周大姐的零食摊位前人头攒动,她笑呵呵地告诉笔者:“最近周末一两天的收入,抵得上平时一个月的辛苦呢!”

在花田深处,“农耕文化体验区”重现传统榨油工艺,孩子们推动石磨碾菜籽,老人手把手教编稻草人。这种“可触摸的乡愁”让游客王先生感慨:“孩子第一次知道菜籽油怎么来的,比课本上学的更生动!”税务场村通过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不仅让游客感受到乡村的淳朴与美好,也为当地村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以花为媒、以节会友、以游惠农,税务场村的七彩油菜花节,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为当地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村民通过售卖农产品、参与旅游服务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油菜花田也成为开展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的天然课堂,吸引众多亲子家庭前来,进一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税务场村以七彩油菜花为起点,将自然景观、传统文化与乡村经济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片七彩花海,不仅是春日的绮梦,更是税务场村迈向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粉黛染秋 庙后周村的浪漫之约

如果说金峨村的杜鹃花和税务场村的油菜花是春日的主角,那么庙后周村的粉黛乱子草则是秋日的精灵。当秋风轻拂,“轻烟薄雾淡云霞,粉黛胭脂野草花。”庙后周村迎来了属于它的浪漫时刻。笔架山北麓的山坡上,粉黛星恋营地的粉黛乱子草肆意摇曳,轻盈的粉色如云海,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赴一场秋日浪漫之约。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感受着梦幻与浪漫的交织。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情侣们手牵手漫步“粉色海洋”之中,孩子们在其间追逐嬉戏,老人们则坐在“粉色海洋”边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而当夕阳西下时,粉黛乱子草在余晖的映照下更显得如梦如幻,让人沉醉其中不愿离去。

作为历史悠久的旅游乡村,庙后周村除了美丽的粉黛乱子草,周边还有蛟龙山农庄、石岩潭山塘、枫溪、福胜寺和山屿火车乡村网红营地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沿着蜿蜒的观赏小径走入花间,一呼一吸间都是浪漫的气息。

近年来,庙后周村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这片“粉色海洋”及田园风光等自然资源,举办各类文旅活动等,将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粉黛乱子草的美丽,不仅为庙后周村带来了人气,更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从春日杜鹃到七彩油菜花,再到秋日粉黛,西坞街道以花为媒,将自然景观与文化体验、体育赛事、特色市集等多元素深度融合,成功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赏花经济”。这些丰富多彩的花事活动,不仅为游客提供了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维感官盛宴,更强化了村民的文化认同,凝聚了村庄向心力。

未来,西坞街道将继续深挖花文化内涵,不断创新文旅活动载体,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区域文旅品牌影响力,让“赏花经济”四季常开,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带领村民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续写西坞街道的花漾传奇。这个春天,不妨走进西坞街道,赴一场花的盛宴,见证这片土地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