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产业兴 治理优 生活美 江口街道三把“金钥匙”解锁共富密码

通讯员 吕龙辉

白墙黛瓦间,数字化智慧农田铺展如棋盘;古桥廊檐旁,焕新农居与初心公园相映成趣;繁华夜市里,“直播带岗”在烟火气里为招聘聚人气……春风浩荡,云岭潮涌,在江口这方热土上,正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的交响曲。

近年来,江口街道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产业引领驱动、多元治理筑基、共建共治共享”为实践密码,将“产业兴、治理优、生活美”的美丽愿景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共富实景。

产业引领:智创共富的“张村实践”

近年来,张村牢牢抓住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机遇,探索实施以产业引领驱动的“强村富民”行动,通过打造集推广 农耕经验、亲子游玩、科普教育、稻米文化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示范园区,吸引游客深入体验张村的魅力,进而带动村民增富、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智创共富、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数字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近年来,通过整村立面改造、环境综合整治、道路硬化黑化、绿化综合提升、重要节点打造等工程,张村整体风貌焕然一新。同时,张村大力实施农田“非粮化”整治,移走花木地、桃林,对全村农田进行连片集中化改造,将“巴掌田”“斗笠田”等零碎耕地变为成方连片的“大田”,并引进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投资近8000万元建设占地283亩的剡水田园数字化智能农业种植基地。其中,基地内2座AI智慧温室大棚以成片智能化科技生产为主,主要种植番茄类、叶菜类、草莓等果蔬,并采用墙体式、苗床式、叠碗式、立柱式等立体栽培模式,能实时监测环境变化,动态调整膜、窗等部件,使大棚内的光照、温度、湿度始终保持在最适宜植物生长的状态,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最大化。

共富工坊助力就业增收。张村通过建立“稻田里”共富工坊,搭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平台,推动农民增收、基地增效、集体增富,努力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目前,“稻田里”共富工坊引进了“嘉红100”小番茄、冰淇淋西瓜等优质农产品,鲜果年产量达32.5万公斤,年销售额近600万元。同时,张村积极发动村民参与共富工坊农事活动,通过打造农事亲子体验、共享菜园、研学基地等,不断做大共富产业规模。目前,已累计吸纳周边闲置劳动力54人,人均年增收1.8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均增长10万元。

农旅融合提质美丽经济。张村坚持以“科技农园·时尚田园”为理念,充分挖掘地域特色资源,积极探索“农耕体验+乡村旅游+文化研学+网红打卡”发展模式,通过丰富项目业态,拓展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引进大棚咖啡、稻田迷宫、网红桥、观景平台等项目,建设集亲子体验、共享菜园、研学基地、文化体育、民俗观光于一体的智创农业园区,实现“颜值”变“产值”、“美景”变“钱景”,走出一条沉浸式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互动式网红乡村休闲旅游胜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目前,张村依托剡水田园智创农园每年开展300余场活动,吸引游客近5万人次。

治理增效:多元共治的“葭浦经验”

共同富裕,不仅体现在物质的丰饶,更如丝线,织就优质的社会环境,串起百姓的幸福生活。在蒋葭浦村,多元共治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社会治理的全新格局,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干部“善治”。组织强,则乡村强。蒋葭浦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发展模式,持续提升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多渠道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先后完成沿河景观改造、道路绿化提升、全村污水纳管、新综合楼、文化礼堂等工程,建成省级全民健身广场、占地5000平方米的法治文化公园及南北中3个停车场,完成村老年协会装修改造,新增老年食堂及居家养老服务站。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到300万元,村民们的“钱袋子”也逐渐鼓了起来。

网格“精治”。蒋葭浦村是一个征迁村、城郊融合村,村庄不大,但外来人口多,在这里,管好“小事”就是村级治理的“大事”。因此,该村根据“排查全覆盖、管理无缝隙、服务全方位”工作思路,构建“村—网格—联系户”的垂直贯通、横向联动的网格化体系,将全村大网格划分成11个“红色微网格”,51名党员就近分配到微网格党小组,整合村民代表、“菖蒲”志愿者等力量,将人、物、事、房、地等信息精准落实到每个微网格,打通网格内的每个“节点”,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管理模式。网格精细化治理实施以来,已开展入户走访500余次、提供服务2500人次、化解矛盾纠纷35件,化解率达100%。

多元“共治”。蒋葭浦村坚持从“家园理事”制度、“四无村”创建出发,以“道德法庭”“共享法庭”为阵地,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乡村新型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四治”融合、协同发展的乡村善治之路。通过整合村级综治工作站、信访代办点、共享法庭、法律咨询平台等力量,组建村级矛调中心,建立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及时排查民生难点痛点,实现家事纠纷化解“高效协同、即时响应、现场解决”。建设村级智能监控平台,借助村内36个公共视频探头,在村内8个集中居住点安装数字大屏,对主要路口、重点区域动态监管。制定“一线五办五诺”的“155”为民服务制度,开通24小时为民服务电话,发放村级110便民服务卡,进一步提升治理精度,传递民生温度。

共建共享:邻里益企的“三横活力”

三横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工业社区”,辖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万余人,其中70%以上为外来务工流动人口;拥有约385家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500余家个体工商户。多年来,三横社区围绕“生活美”,聚焦社企共建共治共享,探索“文明治社”新路径,用文明力量赋能区域共富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服务凝心,共建“和谐家园”。三横社区依托街道“甬荟聚”社企党建联建平台,精准匹配企业和居民需求,推动各类服务直达一线。设立“招聘屋”,定期发布招聘信息、举办专场招聘会,打造“家门口的人才市场”,并创新“夜市直播带岗”模式,为企业与求职者的双向奔赴按下“加速键”。2024年以来,社区累计开展各类招聘活动14场次,服务2719人次,帮助638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创办“拾光”夜校,开设方言课堂、编织课程、叉车焊工培训班等,为企业职工和“新奉化人”充电赋能。搭建“暖心驿站”,专门为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及户外作业人员,提供爱心早餐、免费茶水等一系列城市温暖服务、便民服务。

文明铸心,共建“幸福家园”。文明不仅是精神滋养、价值体现,更是实现共富的内在驱动力。三横社区以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为目标,深入开展一系列“新风”行动:携手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一路晨光”绿色出行系列活动,让社区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礼让斑马线、文明交通等文明礼仪;发挥社区、企业等志愿服务力量,引导居民、职工积极参与家园建设、消防安全等社区治理和志愿活动,培养职工和居民树立“家园共同体”意识;联合润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打造“宝藏小屋”、举办“假日学校”,为青少年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心理健康、户外研学等多项服务;开展“微心愿”点亮、助学扶困等活动,引导园区企业设立“爱心基金”助力慈善事业,亚德客、千虹服饰等30余家企业累计发放救助金400余万元,惠及4000余名居民职工。

文化润心,共建“精神家园”。精神共富,文化先行。三横社区积极搭建居民与文化之间的桥梁,推动从文化浸润到精神共富的深层变革,助推居民文化共享“零距离”。依托“我们的节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一节一聚”、非遗工坊体验、趣味运动会、职工健步走等系列文化活动,以文化力量破坚固心墙,增强社企凝聚力,提升居民归属感;设立社区书屋、匠心学堂等,推动各类经典阅读、文化艺术、普法宣传、理论宣讲进小区、进企业;挖掘文化达人、文艺骨干,充分鼓励、引导居民自发创造文化、共享大众艺术,营造社区百花齐放、融洽友爱的艺术文化氛围。

从“一地探索”到“多点开花”,江口街道以“强村富民”为核心,因地制宜、因点施策,打造了具有地域文化、地方特色的“共富样板”,将“同奔共富”的理念融入村社的每处角落,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夯实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

筑梦田垄间,奋斗于乡野。新征程上,江口街道将继续用好共富密码,进一步解锁生态、治理、服务、文化等各个领域,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在探索乡村全面振兴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书写更多“江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