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跃“农门” 共富路更宽 奉甘协作为高原水产发展注入新动能
记者 王巧丽 徐琼 通讯员 林盛吉 杨世军
近日,在奉甘东西部协作的东风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嘎日乡沙嘎特觉莫村迎来了一项重大民生工程——特种水产育苗基地建设项目。作为2025年甘洛县重点推进的产业协作项目之一,该项目不仅是东西部协作资金精准落地的典范,还是推动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甘洛县地处大凉山腹地,受限于地理条件和传统农业模式,长期以来产业单一、经济基础薄弱。2022年,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甘洛县通过引入东部技术、资金和市场资源,探索“特色水产养殖+产业链延伸”的发展路径,使乌史大桥镇鲈鱼养殖项目成功落地。今年,总投资1651万元的特种水产育苗基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这个占地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育苗基地,承载着破解高原水产养殖“不可能三角”的使命——既要克服地理局限,又要保证经济效益,还要守护生态红线。
记者在施工图纸上看到,即将拔地而起的智能育苗车间充满科技元素:六组自动化育苗流水线可实现精准投喂,5G物联网水质监测系统能实时预警溶氧量变化,循环污水处理设备及应急供电设施一应俱全,就连鱼池都采用食品级材料。项目负责人蒋洪真告诉记者,项目不但引入宁波水产养殖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并与宁波大学、宁波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科研院所合作,推广数字化育苗和生态循环养殖技术,有效提升育苗存活率和产品品质。
特种水产育苗基地建设项目的落地,不仅填补了甘洛县特种水产育苗的空白,形成“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助力甘洛打造川西南特色水产高地,而且循环水养殖模式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双赢,同时项目还吸引了大批青年返乡,为乡村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以前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现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还能学技术!”沙嘎特觉莫村村民夫铁子感慨道。
该项目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每年向沙嘎特觉莫村村集体分红15万元,支付土地租赁费3万元,同时提供临时就业岗位50余个,预计年劳务报酬超50万元,直接带动周边脱贫户增收。“项目预计2025年年底建成投产,年培育鲈鱼苗种超1000万尾,并计划拓展对虾等高端水产品类养殖。”嘎日乡副乡长阿木瓦布表示。
沙嘎特觉莫村特种水产育苗基地建设项目,是奉甘东西部协作从“输血”到“造血”的生动实践。通过资金、技术与民生的深度融合,一条条鲈鱼、一尾尾对虾,将游出一条高原乡村振兴的“共富之路”。未来,甘洛县将深化市场对接,推动“甘洛水产”品牌打开西部市场、长三角市场,同时探索“农旅融合”模式,建设观光体验基地,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随着更多协作项目的落地生根,甘洛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将愈发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