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美 业态新 人气旺 活力足 乡村旅游热潮涌动好景连片
记者 赵雪雁
栖一家乡村民宿邂逅悠然时光,择一处山间乡野踏青露营,品一杯乡村咖啡望见诗意,探一家农场体验田园生活……如今,越来越多人走进乡村,感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近年来,我区紧抓乡村振兴与文旅发展机遇,越来越多乡村跻身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山水引客,场景圈粉
好风景里业态焕新
沿着平坦畅通的柏油路一路蜿蜒而上,沿途绿树成荫、一路生花,“居高临下”的东山村坐落在雪窦山东侧的半山腰上,视野开阔,可远眺气势恢宏的弥勒圣坛、宁波弥勒博物馆等建筑。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这个昔日偏僻的小山村人声喧嚣、民宿满房、餐厅满座,一拨拨游客慕名而来,欢声笑语满山谷。
但在10余年前,这个交通不便的小山村还是个徒有优美风景的“后进村”“空心村”。2020年国庆假期,第一家民宿“花庭·东山上”开门迎客,恰逢乡村游、短途游大热,民宿很快引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2021年,“贰十九号”民宿落成,以朴拙简约的风格成为打卡胜地;2024年,“东山禄房”民宿开启试运营……游客多了,村民就业致富的机会也多了,民宿业态将漫山遍野的绿意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前景,辐射到餐饮、农产品、休闲娱乐等多个领域。现在,村里还开起了咖啡店,以“一方水土一方咖”的独特魅力香飘四野。
“民宿+咖啡”“民宿+旅拍”“民宿+露营”……以“宿”为主的乡村度假旅游业态基础之上,我区持续在好风景里布局新经济新业态,成为游客年复一年向往的理由。
乡土为魂,体验为核
深度沉浸勾勒趣游图景
摘下一种学名为薜荔的藤本植物果实,打开后取出籽,用布袋装起浸入水中,戴上手套,双手使劲挤压布袋,将果胶滤到水里,不一会儿,原本透明的水染上了黄褐色,放入冰箱静待凝固,大约2个小时后,用“老底子”方法制作的木莲冻就成形了。浇上红糖水,加入葡萄干、花生碎等,点缀一片薄荷,晶莹剔透的木莲冻口感清爽,散发着自然的植物清香,嘬一口,甜丝丝、冰冰凉。“很久没有用这么传统的方法制作木莲冻了,好像回到了小时候。”近日,在大堰镇后畈村体验木莲冻制作的游客杨女士怀念地说。
随着入夏气温逐渐升高,在后畈村,清凉解暑的木莲冻制作引燃体验热情,年轻人和小孩图一口凉快,上了年纪的中老年游客,体验的则是一份穿越回到童年的情怀。
与传统旅游不同,乡村地区没有广为人知的名胜古迹,大型旅游项目落地缓慢。对此,后畈村瞄准农村生活,以一场场乡土味浓郁的体验活动串联起精神原乡之旅。除了古法手搓木莲冻,在村里,卤水点豆腐、制作艾草锤,以及挖土豆等农事体验勾连起游客的田园情结,让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到此一游”到“深度沉浸”。此外,在周边村庄,灵芝研学、竹林种酒、茶艺体验、年糕制作等互动,将乡村特色转化为乡韵场景,形成组团联动发展局面。
田园如画,沃野生金
农旅“联姻”硕果累累
在乡村,万亩良田成为游客打卡拍照的最美背景板,“科技感”十足的果蔬大棚变身“开心农场”……赏田园风光、购绿色产品、体验农事生活,广袤恬静的乡村田野上,既有“一水护田将绿绕”的秀色美景,也有多元化旅游活动及农耕体验,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出游与亲子互动的理想目的地。
近日,位于西坞街道的奉化蔬菜保供基地内,络绎不绝的游客走在便捷舒适的产业园道路上,体验着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一路上脚沾泥土,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五一”假期期间,“乐活农野·共富金溪”奉化蔬菜保供基地第一届乡村共富市集暨亲子农趣游园会启动,基地精心策划“萌宠互动乐园”“小火车田园巡游”“咖啡露营区”等网红打卡点,还将科技元素深度融入体验场景,开设可互动、可触摸的农业科普课堂,打造了“农业生产+田园生活+文旅体验”的一体化空间。
无独有偶,在江口街道,白墙黛瓦间,数字化智慧农田铺展绵延,剡水田园智创农园以“科普+娱乐+美食”的多重农文旅融合体验,成为众多亲子家庭的旅游目的地和孩子们涨知识的“第二课堂”。农田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文旅融合发展下,质朴的乡村展现着大美,农业产业变身“乡间教室”,乡村风景也变成了村民致富的“钱景”。
纵览奉城乡野,乡村旅游已不再只是赏花、摘果、农家乐,还有乡景、乡宿、乡咖、乡学、乡集、乡宴等更多契合时代和年轻人旅游需求的、更加多元丰富的玩法。展望未来,我区将结合“5·19中国旅游日”、乡村旅游季等活动,不断发挥“乡土优势”,提供更高质量的乡村旅游产品供给,让奉化更多美丽乡村成为“诗和远方”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