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探究”到“双导师”:岳林中心小学科创教育新路径倍受关注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主办的“大中小一体化育人论坛”在镇海成功举办。作为本次论坛唯一受邀参会的宁波市小学段代表,岳林中心小学在科创教育新路径上的探索模式在会上倍受关注,引发专家热议。
岳林中心小学副校长吴瑾在主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该校的科创教育实践路径。采用“微探究+项目化”双引擎模式,激发学生的科创兴趣并培养其思维能力。学校通过“33家庭实验日”平台,分学段设计趣味科学任务,低年级学生参与生活化实验,中高年级学生则利用AI技术开展进阶项目,学生科创参与率高达94%。这一模式不仅点燃了学生对科学的热情,也为他们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
为了丰富科创教育资源,岳林中心小学还构建了家校社协同资源网络。在校内,学校设立了“九宫格”种植农场和互动问答墙,借助钉钉平台展示学生的“微探究成果秀”。同时,学校还联动奉化水蜜桃产业、茶厂等本土资源,将地域特色融入科创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同时,也能了解和传承本土文化。
此外,岳林中心小学还推行了“双导师制”协同育人模式。校内跨学科教师团队与校外高校教授、企业工程师深度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成果转化。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科创能力,也为他们提供了与专业人士交流学习的机会。近年来,该校学生在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屡获佳绩,继江刘老师指导的项目“‘挑食’的洄水如何实现高效而经济的培育”荣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以来,今年,江刘老师指导本校学生再次以“益生菌在胃里的‘花样’旅行”项目,获得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为了精准培育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岳林中心小学还建立了动态识别与精准培育机制。学校通过多维数据筛选“科技新苗”,并为他们提供一对一导师结对、高校实验室研学等专项支持。已有学生因“智能垃圾桶设计”项目表现突出而入选宁波市“英才计划”预备名单,这进一步证明了该校科创教育的成效。
宁波材料所所长、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王立平对岳林中心小学的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该校以“微探究”点燃兴趣之火,以“项目化”培育思维之根,以“双导师”浇灌成长之苗,为宁波市构建“全链条”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基层经验。此次发言不仅展现了奉化区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创新活力,也为宁波打造“院士之乡”科教品牌注入了新动力。
据悉,本次论坛以“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全链条培养宁波路径创新”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的领导、科技专家,以及浙东片区中学生英才计划、宁波市科技新苗培养计划的导师代表、学校代表和学员等400余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