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考类电信诈骗高发 警方提醒考生家长谨防陷阱
记者 单晓峰 通讯员 肖湘风
本报讯 随着中、高考结束,各项成绩陆续公布。而值得警惕的是,近期,以“内部指标”“定向录取”等为名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进入高发期。日前,区公安分局反诈中心发布预警,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提高警惕,避免落入诈骗陷阱,造成财产损失。
近日,正忙着女儿高考志愿填报事宜的王女士收到一条匿名短信,对方声称具有20多年教育从业经验,可以“一对一精准指导”志愿填报,确保考生进入心仪学校、冲击热门专业。而在王女士支付近8000元咨询费用后,对方却发过来一堆毫无用处的招考资料,随后便再也联系不上,无奈之下王女士选择报警求助。
区公安分局反诈中心民警调查发现,王女士手中的这份招考资料疑似用AI生成,在网上只需简单操作即可完成。“不法分子伪装成‘权威专家’,信誓旦旦地宣称掌握‘内部数据’,诱导考生和家长高价购买服务。但实际上这些数据并不准确,甚至存在误导性。”反诈民警詹威介绍。
据了解,每年暑期为各类涉考诈骗高发期,诈骗形式包括提前查分、提前录取、黑客改分、填报志愿指导、伪造录取通知书、补录名额、内部指标等。这些骗局可谓五花八门,但不管骗子伪装成什么身份,绕多少圈,最终目的都是“转账”。
警方提醒,高校招生有严格规范,不存在“内部指标”“低分高录”等操作。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咨询有关信息,勿存侥幸心理、勿信不实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遇诈骗,请保留证据并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反诈专线96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