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83002980014W/2025-163314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 | 主题分类 | 科技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发布机构 | 区科技局 | 发文日期 | 2025-06-23 |
关于区人大二届四次会议第20250054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王耀国代表:
您在区人大二届四次会议提交的《关于支持本地科研成果转化及高层次人才引培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始终贯彻高质量发展的方针,科技创新、市场推广两手抓,本土创新平台、研究院、科技型企业逐渐增多,取得显著成果,截止2024年底,全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61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622家,市级企业研发机构188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88家。2024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达31.2亿元,实现技术交易额37.3亿元,全区企业获评省、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宁波坚锋新材料有限公司以第一完成单位获评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企业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全区综合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科技对全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明显。
您就科研成果转化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建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下步我局将采取措施着重推进以下方面的工作:
1、谋划推进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聚焦我区“一大一高两新”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建设高能级研发机构,根据机构类型最高给予500万元补助。谋划高能级平台建设,推动复旦大学谈家桢实验室落地奉化,加速推进宁波工程学院奉化研究院牵头谋划的概念验证中心创建,丰富我区各类科创平台、技术研究院的科技成果源头供给。
2、推动成果转化对接推广。发挥依托宁波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等高校资源共建的技术转移中心作用,引导高校科研人员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对成功获评市级科技奖以上的企业或团队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对于在我区落地转化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省级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的重大科技成果在我区转化的给予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奖补;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攻关,开展科研创新,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产品性能,共同承担各级科技项目,拓展科技成果的应用范围,鼓励企业产品跳出固有行业跨领域应用,对新产品的认证给予最高10万元的创新券支持。
3、完善优化科技扶持政策。面向我区“一大一高两新”产业的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全区制定出台《宁波市奉化区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制造业智造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持续加大科创平台建设、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型企业培育、企业研发投入、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奖励扶持力度,对于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合作攻关,给予每年最高不超50万元奖励。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做深做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高新技术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等政策,进一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激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研发投入按照市级研发奖补实际金额给予1:1的比例配套奖补。
4、创新人才集聚工程。依托宁波大学医学部、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宁波第一医院等平台,打造生物医药大健康人才产业高地,依托宁波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等高校资源,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着重发现和引育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深入开展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型创业项目引育攻坚,聚焦高精尖缺,坚持产业链引才,围绕“一大一高两新”等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上级遴选平台,加大战略人才引育力度,常态化开展“奉麓青研院”培训课程,推荐一批新落户人才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参与,支持企业、科研院所等举办学术会议、学术论坛,营造浓厚科创学术氛围,推动高端智力资源集聚。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政策激励制度,出台上级人才工程配套资金管理办法,对于实实在在到岗的人才,倾斜支持力度,让实干者得实惠。
5、打造人才服务体系。深入实施“1+4+x”人才政策体系,通过多种多样的政策优惠,全方位、多角度人才服务,解决各类人才生活、工作后顾之忧,围绕青创之城建设,优化升级“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支持政策。深化拓展“茗山智创产才联盟”服务举措,持续推动人才发展公司打造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优化专家绿色便捷就医机制,完善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管理办法,统筹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需求,着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实施“购租一体”人才住房保障体系,人才符合条件即可申购房和租房货币补贴,夫妻双方均符合条件的还可叠加享受。
6、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创新人才双创支持模式,统筹政府部门、高校院所、市场机构资源,建立“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务实举办产智对接、科研合作、成果转化、资源共享等发展性活动。探索全区科研仪器设备对创业人才共享共用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市场化、专业化科创服务机构,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人力资源、检验检测、孵化加速、产学研转化等发展型服务。聚焦奉化特色产业的“卡脖子”技术需求,鼓励高校科研团队与企业联合攻关,探索“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畅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最后,感谢您对我区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宁波市奉化区科学技术局
2025年6月23日
(联系人:刘 杨 电话:8928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