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岙农文旅融合发展开辟乡村振兴共富路
通讯员 李贤君
今年来,松岙依托“宁波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的历史底蕴,以深化农文旅融合为抓手,以塑造乡村文化品牌为目标,整合资源,连点成片,通过红色资源“深度解码”带动文旅产业“链式反应”,提高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文化内涵和服务质量,倾力在“红色热土”上描绘“共富画卷”。
政策先行 激活文旅发展新动能
打造致富“新引擎”。制定《松岙镇文旅红色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三年工作规划》,设立500万元文旅产业专项资金,用于红色场馆升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建立跨地市协同合作机制,与金华市兰溪市女埠街道、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等地签署合作协议,先行先试红色文化跨区域联动。
汇聚发展“新合力”。在土地要素上,有效盘活闲置空间、充分利用闲置厂房,为文旅项目、实践教学基地、共富工坊提供用地保障。在人才方面,与宁波财经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共建人才工作站,设立红色文化和乡村旅游CEO支持基金和孵化平台,创新“政校企”合作模式;与宁波大学等高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优化旅游“新感受”。创新游客点单机制,整合游客信息,利用游客在线服务平台,实现游客客源地分析、客流量统计、安全引导等综合管理,并根据游客的需求和偏好,为游客设计整个旅游过程中全部游览项目和路线,还可查询风情民宿、特色美食、休闲娱乐等定制内容。
红色领航 构筑文旅发展新高地
点亮红色“新地标”。推出“共尝忆苦思甜饭”“重走长征路”等拓展内容,出版图书《血色丰碑 薪火相传》,开设“红色快线”公交专线,打造“家门口红色学堂”。建立与周边高校深层次合作机制,编排红色实景剧《松岙烽火》和舞台剧《血色印记》。
丰富红色“新体验”。建设红色文创馆,推出“松岙三杰”主题剧本杀《星火之路》,研发“红色记忆”系列文创产品30余款。设置野外拓展、红色故事讲述等风采展示,举办“红色松岙”定向测向挑战赛、“滨海嘉年华”等爆款活动。
提升红色“新名片”。对标省级样板镇、省级红色旅游教育基地要求,拓展“虎胆英雄”裘古怀红色IP,开发浙东红色研学标志性综合体,建设红色研学营、红色家书馆,串点成线擦亮红色名片。打造“红色松岙·浙东初心地”品牌形象,在央视、浙江卫视等媒体宣传,制作文旅短视频80余条,在网络平台推广。
融合发展 开启文旅促富新征程
培育乡村振兴“新产业”。创新“红色引领、橙色赋能、绿色生态、蓝色海湾”全域发展模式。开发“红色教育+农事体验+滨海度假”精品线路,以“初心之旅”红色旅游专线和柑橘采摘为主线,探索采摘游、亲子游、研学游。拓展柑橘周边产业,开发橘咖啡、罐头、陈皮香等衍生产品6类。
激发文旅市场“新活力”。创新“红色光影秀”、沙滩音乐季等文旅项目激活滨海旅游业态。举办“美丽乡村健身行”“燃情海岸线·星火公益跑”等体育活动。推广“松岙十大碗”等餐饮品牌,岁月小酒古法酿酒技艺和奉化曲毫制作技艺相继申报非遗项目,升级传统民俗活动——“景祐庙会”。
绘就共同富裕“新画卷”。与行政村、非公企业、区农合联打造共富联合体。推行“党建联建+电商直播+基地+农户”共富模式,打造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引入农创、文创制作等文旅配套产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