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排除隐患 转移人员 我区全力防御台风“竹节草”

d679b5c7-8b4a-4157-94f2-90e837b79e7d.jpg

本报记者

本报讯  昨天(30号),受第8号台风“竹节草”影响,我区迎来强降雨天气。为保障群众安全,全区各地迅速响应,积极行动,筑牢防汛防台安全防线。

昨天上午,在莼湖街道中心安置点,转移至此的40余名梧凤山隧道建筑工人正拿着手机和家人报平安,等待风雨过境。考虑到在建工地工人集中居住在工棚的特殊性,莼湖街道提前规划转移路线,督促工程负责人调配转运车辆。“受台风影响,我们项目部已经于29日停工。根据莼湖街道和建设单位统一部署,我们全部安全转移到了这里,这里环境不错,让我们很安心。”梧凤山隧道项目安全部部长陈义强说。

据了解,莼湖街道共有39个村级安置点,1个街道中心安置点。安置点内均配备了大型电风扇、凉席、水、纸巾等生活用品,环境干净舒适,物资充足。

昨天早上6时,西坞南路甬台温高速下方桥洞因地势低洼,积水成“小湖泊”,最深处没过成年人膝盖,阻断了周边居民通行。“快!移动泵车往这边靠!”西坞街道应急小组队员的喊声在风雨中穿梭。移动泵车迅速到位,工作人员冒雨跳下车,费力将抽水管口固定在积水最深处。街道农办工作人员周鹏介绍,每台泵车每秒能排水0.5立方米。截至昨天下午4时,该段道路恢复通行。

据统计,西坞街道农田受淹累计22758亩,转移876人,积水道路16.05公里,各项抢险救灾工作持续进行。

昨天上午8时许,记者在裘村镇银河路看到,持续降雨已导致这条镇域主干道出现明显积水。积水漫过人行道边缘,最深处达25厘米,临近预警水位线。来往车辆纷纷减速慢行,部分小型车辆则谨慎绕行。抢险人员抵达后,立即展开多维度排水作业。沿途全面打开沿线雨水箅子、雨水井,加快地表积水下排速度,并清理雨水箅子周边杂物,确保排水通道畅通。抢险队伍还在积水路段两端设置警示标识,维持道路秩序。“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连续作业,银河路路面积水已降至10厘米以下,道路基本通行能力得到恢复。”裘村城镇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小冬介绍,截至上午11时,除银河路外,镇内其他积水点也已完成处置。

据了解,针对此次台风降雨过程,裘村镇提前部署防汛物资储备与应急队伍调度,确保“雨前有准备、雨中能处置、雨后快恢复”。

昨天早上6时,松岙镇松宁畈、北缺塘等地一片汪洋,3500亩稻田被淹,其中2000亩杂交制种正处于灌浆结实的关键期,此次内涝对产量造成影响。“好久没遇到过这么大的水了。”82岁农户卓大爷望着被淹没的良田,忧心忡忡。面对灾情,松岙镇政府迅速行动,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强制排水,指导农户疏通沟渠、开沟排涝,并加强田间水稻病害防控,力争将损失降至最低。

与此同时,松岙镇网格巡查人员发现沿海中线物流区块路面积水严重,车辆和行人通行受阻。收到消息后,镇政府立即调派10余名应急抢险队员,携带机械设备赶赴现场。据悉,该路段已于昨晚7时左右恢复通行。

面对台风“竹节草”的严峻考验,我区各镇(街道)以迅速行动和暖心服务筑起抗台防线。目前,抢险救灾工作仍在有序进行中。

裘村镇银河路抢险排水现场